他继续说,“悟道的基础就在看清楚生命。但是要看清生命,必须先除我见,除去自己和别人——‘你’和‘我’——之间愚笨的差别。这种觉悟能使我们解脱一切悲哀和罪恶的情绪。我们活在现象界里,一切全是感官和有限智慧所生出来的错觉。殊相与共相的差别只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一切人类的激情、贪念、愤怒、迷惑、憎恨与挣扎,空虚的欢乐与失望都是由这种愚蠢的幻象产生的。只有智慧者怀着高超的天赋,能看出这种差别的谬误。我们出生、生子、死亡的现象只是幻影罢了。只有不分自己和别人,不分宇宙和众生,我的心灵本体才是真实的。《金刚经》说:如果我佛一刻含有自我和他我,生命和宇宙我的见解,他就不再成佛了。但是我们生为肉体之身,难免要愚蠢地抓住这些独断的分别。解除这些你与我、殊相与共相的感官差别,就回复较高的佛性智慧。由此就能产生宇宙性的怜悯和一种无私的慈善心。‘行慈悲不仅要付出实物,也要付出无私的仁慈和同情。’一个人免除了自我的幻象,就可以解脱一切的由自我而生的悲哀与痛苦,进入非有非无的境界,能享受‘大莲座’上我佛的蔽荫。”
于是丹妮把轮子的旧梦告诉老彭,问他是什么意思。他打开《楞伽经》,念下面一段经文来作答:
无知业受生。眼色等摄受。计着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忘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
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你现在懂了吧。”老彭说。“为什么有更高的智慧才能了解佛道,为什么一般人很难脱出感官差别的错误。一切有生有灭;只有心灵不灭,因为它超越了生死的循环圈,也超越了有与无的境界里。”
“那么一切生命都是空的?”
“空只是一个字眼罢了。所谓空虚,只是说它不真实。但真实也只是一个字眼,是由我们习惯力所产生的见解。大家把涅槃误解为空虚或灭绝。只是个体不存在了。我们活在一个有限、制约的世界里,无法想象绝对和无条件的意义。所以我们才说它‘空虚’。”
但是丹妮对“业”的学说——也就是现世生命的因果律——尤其是“罪愆”和“孽障”比较感兴趣。
“但是我们已经出生了,该怎么活呢?继续活下去,结婚生子难道不对吗?”
“婚姻和爱情都是孽业法则的一部分。我们有身体,也有爱和欲,爱欲又带来种种失望。活在业的世界里,我们屈从孽业法则,面对无法避免的罪愆和报应,因果律到处存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你必须活下去,生活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将来,是接近智慧呢,还是沉入悲愁的深渊里。现世的生命使我们被爱憎所缚,爱憎本是一体的两面。你说你曾恨过博雅,那是因为你爱他,正如现在你知道自己还爱着他。我们都有朋友、亲戚和各种私人关系,要完全摆脱感官的欲望是不可能的。但是知道爱憎是由我们的感官以及‘你’‘我’的差别心而来,就可以达到博爱众生的幸福境界,超越个人失望的悲哀。”
然后他教她《楞伽经》中诵佛的名言: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而焰。
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