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俄罗斯文化1000年》■

上一页 下一页

4.灿烂的艺术成就


  建筑艺术:18 世纪彼得堡的修建是俄国建筑史上的大事。彼得堡原来只是涅瓦河畔的一个军事要塞,经过不断扩建,逐渐变成为一座港口城市。彼得亲自参与了新首都的营建,主张把彼得堡建成一座街道宽阔笔直、临街盖房、以石和砖为基本材料,并有大型雕塑、花园和公园的新型城市。他先后从国外聘请了大批建筑师;创办了建筑学校,由外国建筑师讲授制图、数学和建筑知识,培养俄国的建筑人才;为彼得堡制定了长远规划。

  位于整个城市布局中心、具有严格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海军大厦,是彼得的得意之作。那高耸的塔楼尖顶显示出莫斯科建筑的原型。这座建筑物又处在三岔路口,其尖顶为附近3 条大街的汇聚点。

  在新首都初具规模时,彼得又在它的周围建造彼得戈夫(彼得宫城)、奥拉宁包姆(今罗蒙诺索夫城)、皇村(今普希金城)。这些,曾经是彼得的离宫别苑,现已成为劳动人民休息、娱乐的场所。彼得参与了彼得戈夫的营建。彼得戈夫位于彼得堡以西30 公里的芬兰湾海滨,是经过刻意追求、精心设计的艺术胜景。它背倚丘陵、面对芬兰湾,占地1000公顷,有彼得特意建造、造型各异的喷泉,有宽阔的台阶、呈几何形的道路网、修剪成型的花圃树丛、无数的雕像,有金碧辉煌的大宫殿和其中精致的家具、陈设、艺术晶。下花园的平整和滔滔不绝的人工瀑布、巨大的喷泉更是无比的杰作。在中央水池内有一座力搏雄狮的雕塑。几十米高的水柱从力士掰开的狮口中喷涌而出,直冲云霄,令人赏心悦目。这座宫苑的布置和结构,都是欧洲首都郊外园艺设计,所以,人们常把彼得戈夫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相比拟。

  18世纪初,莫斯科的建筑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由于莫斯科屡遭大火,从1701年起,彼得下令在克里姆林宫、基泰伊、白城禁止建木结构建筑。1704年,又命令临街盖石头房。1712年,要求楼房按线路建筑。彼得时期在莫斯科营建了可容纳1500人的列福尔托夫宫、红场的喜剧院(第一家公共剧院)、克里姆林宫军火库、数百人做工的手工工场、天使长加甫里尔教堂——孟什科夫塔。天使长加甫里尔教堂由杰出的建筑师伊·彼·扎鲁德尼所设计,是当时莫斯科最美的建筑。尖顶高耸于城市之上,在中央四角建筑物上修建3 层八角形的塔。精雅的小圆柱、许多植物状雕塑和宏伟的涡卷形扶壁,也为这座建筑物增添了姿色。

  18 世纪30 年代,彼得堡优秀的建筑师彼·米·叶罗普金、米·格·季姆佐夫、伊·库·科罗鲍夫合写的《建筑勘察职责》是俄国第一部建筑学著作。他们在这本书里提出了发展俄国建筑、培养本国建筑师的主张,并且草拟了创办建筑学院的计划。这对俄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1732—1738年,科罗鲍夫主持对海军大厦的改建,在大厦中央修一石塔,塔上盖32米的塔尖和金帽顶,使建筑物更加挺拔庄重,成为首都的象征。

  随着贵族统治地位的加强和对外关系的发展,统治集团扩大了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建筑一脱过去朴素、严整的格局,而突出了更加豪华、美丽、宏伟的风格。18 世纪中叶,出现了宫廷建筑的高潮。瓦·瓦·拉斯特列利(1700~1771 年),是当时俄国建筑设计的核心人物。出身于意大利雕刻家家庭。从小到俄国。深刻了解俄国的建筑传统。他设计建筑了皇村大宫殿(建于1749~1756年)、彼得戈夫大宫殿、彼得堡冬宫(建于1754~1762 年)和斯莫尔尼修道院(建于1748年)。这些建筑,美丽、宏伟,内部装饰豪华,是俄国建筑史上的杰作。18世纪下半期,俄国建筑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师。瓦·伊·巴热诺夫(1739—1799 年),是美术学院第—届毕业生。曾旅居国外,并被西欧几个科学院选为院土。曾设计修建了彼得堡石头岛宫、兵工总厂。他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作了精湛的改建设计。可惜由于政府财力不足,这个设计没有被采纳。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木制宫殿模型和几张图纸。后来,他曾设计了许多私人房屋。在莫斯科保存到今天的巴热诺夫设计的建筑物,最著名的是帕什科夫大厦(今莫斯科列宁图书馆旧房)。

  伊·叶·斯塔罗夫(1744~1808年),也是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也到过国外。他设计建筑了彼得堡塔夫利达宫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塔夫利达宫(建于1783—1788 年)坐落在涅瓦河畔。前面有大广场,中央有多利斯(古希腊山名)式的柱廊和圆顶。各个厅之间没有墙,只有穿堂的柱列隔开。两面柱列、16 对圆柱构成了圆柱大厅。这种建筑宏伟、端庄,是当时欧洲的首创,在国内被广泛采纳仿建。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几乎所有地主庄园都盖“有圆柱的房子”。马·费·卡扎科夫(1738~1813 年),是完全受俄国教育并几乎一生都在莫斯科的建筑师。他设计的优秀建筑有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参政院大厦(前苏联政府大厦,建于1776~1789年)、戈利津医院(今市第一医院,建于1796~1801年)、贵族会议大厦(今工会大厦,建于1784年)。这些建筑,规模宏大;附属建筑环绕正殿合拢;正殿有大圆顶,显得格外谐和、幽静、轻巧。

  在彼得堡工作的一些外国建筑师也设计出许多优秀的建筑。苏格兰人契·卡梅伦(1740~1812 年),设计修建的郊外宫苑,如巴甫洛夫斯克宫和花园以及花园中的亭馆,皇村的装饰及附属建筑,以风格独特、雅致、绮丽见长。意大利人德·夸伦吉(1744~1817 年)在彼得堡设计修建的科学院、斯莫尔尼女子中学等,内部富丽堂皇,外部严整简朴,檐壁遍布细花条图案,显得庄重、典雅。雕塑:18世纪下半期,俄国的雕塑很发达。在法国人尼·费·日列的培养下,成长了一批俄国杰出的雕塑家。其中最有名的是费·伊·舒宾(1740~1805年)。他创作了一系列俄罗斯人的肖像,对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动作姿态,都能够刻划出来。他塑造的穿着便装的罗蒙诺索夫半身像,表现了一位生气蓬勃、精力充沛、富于创造性思维的非凡学者的形象。另一位著名的雕塑家米·伊·科兹洛夫斯基(1753~1802 年)善于细腻地表现出人的一种激动而又丰富的感情。他的作品《波里克拉特》塑造了一个奔向自由、临死前充满痛苦的人的形象。他为彼得戈夫“大瀑布”造了巨大雕像参孙——《圣经》中的英雄,俄国战胜瑞典的象征。

  现今站在涅瓦河岸上的一座巨大的彼得一世青铜像,是18 世纪法国人艾·姆·法尔科奈(1716—1791 年)的杰作。彼得跨在马上,向前伸手,神态自然。马的前蹄一跃悬空,后蹄踩在一条大蛇上,蛇尾一直蜷曲到岩石的下面。整个雕像加上巨大的石头座重达8 万普特。在构造上很独特,只有一个支撑点,就把这样的庞然大物支在空中。这座雕像极其精美、雄伟,是彼得坚强意志的象征。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就是以这座雕像为背景写成的。

  绘画:肖像画在18世纪绘画中成就最大。安·马特维耶夫(1701~1739年)曾在荷兰学画,画过彼得一世、彼得二世、安娜·伊凡诺芙娜的肖像。这些画,工细,明暗变化不显著。马特维耶夫和妻子的自画像,线条和颜色鲜明,显得逼真、富有神采。伊凡·尼基廷(1690~1741 年)曾在巴黎、威尼斯、佛罗伦萨学习美术。得到彼得一世的赏识,成为宫廷画家。画有彼得一世和他的亲属、大臣的肖像。擅长于用极朴素的笔法画出人物庄严的神气。

  18世纪,许多外国肖像画家在俄国工作,传授西欧绘画技巧,培养出一批俄国的肖像画家。

  阿·彼·安特罗波夫(1716—1795 年)把古代圣像画传统和欧洲肖像画技巧结合起来。他的画具有色彩考究、构图简练、表情真实的特点。在伊兹马伊洛娃的画像中,他画出了皮肤松弛、两颊搽胭脂、表情拘泥的老妇。他画的彼得三世的像分明地衬托出这个人外表的丑陋、心理的变态。

  费·斯·罗科托夫(约1736—1808年)画的人物,表情温柔,个性鲜明。他画的诗人瓦·伊·马伊科夫是一个具有尖刻嘲笑才能的自由思想的人。这幅画用细腻、谐和的色调与自然的笔法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季·格·列维茨基(1735~1822 年),是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乌克兰人。他幼年在基辅随父(雕版师)学艺,后在彼得堡受艺术教育,擅长于画社会上各种人物。从叶卡特琳娜二世到莫斯科商人他都画过。他的画,用色技艺高超,能把衣服料子和肖像周围的景物都展现出来;没有任何做作,栩栩如生。他画的大财主普·阿·季米多夫像,有帷幔,外表庄严,人物穿睡衣,戴尖顶帽,用彩色瓦罐,周围有植物、葱头、喷壶。列维茨基画的妇女像也很精美。他的斯莫尔尼女子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图表现了当时勉强装成上流社会妇人的少女的稚气。

  弗·鲁·鲍罗维科夫斯基(1757~1825年),是列维茨基的学生,乌克兰人。他画人物,往往以柔和的景色为背景,光线不明亮,色彩暗淡。他画的年轻妇女姆·伊·洛普希娜像,表现了一种青春美。

  此外,画家安·巴·洛先科(1737~1773年)、格·伊·乌格柳莫夫(1764—1823 年)、谢苗·谢德林(1745~1804 年)、费·雅·阿列克塞耶夫(1753—1824年)是历史画的代表。农奴画家伊·彼·阿尔古诺夫(1727~1802 年)、米·希巴诺夫(生卒年代不详) 是风俗画的代表。

  戏剧:18 世纪初,彼得一世创办公共剧院,上演世俗剧目。1702年,俄国第一座公共剧院在莫斯科红场建成。彼得下令允许“俄国百姓所有等级的观众和外国人,毫无顾虑随便、自由出入”。这一年。俄国请了德国约翰·库恩斯特剧团到莫斯科公演,上演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剧本的改写本。彼得堡建成后也创办了剧院。这时期存在一些学校剧院。学校剧院于17 世纪在基辅——莫吉廖夫学校开始创办,18 世纪在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校、莫斯科医科学校和一些教会学校发展起来。剧本往往用诗歌写成,富于象征、寓意。彼得关心剧本和两幕之间小喜剧的创作。他点的剧本不但在库恩斯特剧团所在剧院上演,而且在学校剧院上演。这样,从彼得一世执政时期起,戏剧在俄国打下了基础。

  彼得一世死后,官办剧院一度衰落。但学校剧团仍然活跃在首都和各地。从18 世纪30 年代起,彼得堡又有了官办剧院。女皇安娜·伊凡诺芙娜在位时(1725—1727 年)和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在位时(1741~1761 年)有外国剧团演出,输入欧洲剧目。俄国演员接触到西方演员。18 世纪40 年代,在彼得堡施略黑特武备中学创办了剧院,上演俄国剧本,其中有苏马罗科夫的悲剧《霍列夫》。演员是武备中学的学生。

  173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俄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它成为唯一的舞台艺术的综合性教育机构。这所学校一直保存到今天。

  随着戏剧的发展和表演人才的成长,出现了专门的职业剧院和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本。

  费·格·沃尔科夫(1729~1763年),是18 世纪俄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出生于雅罗斯拉夫尔商人之家。18 世纪40 年代末到过彼得堡,曾观看施略黑特武备中学剧院的演出,成为热心的观众,并潜心钻研戏剧艺术,学习绘画、音乐。1750年,他在雅罗斯拉夫尔创办了当地第—家有俄国演员、歌手和剧目的公共剧院。剧团由商人子弟、中学生、青年职员组成。沃尔科夫通过自愿募捐,集资建造了专门的房子,以便经常演出和广大市民观看。沃尔科夫既是剧作家、作曲家、演员,又是剧院院长。雅罗斯拉夫尔剧院的影响很大。女皇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决定把沃尔科夫和他的剧团请到宫廷演出。1752 年,沃尔科夫和剧团迁到彼得堡。1756 年,女皇下令建立“俄罗斯悲剧喜剧院”,为宫廷服务。这座剧院—直保存到今天(现称普希金话剧艺术剧院)。

  1779年,沃尔科夫的亲近助手伊·阿·季米特列夫斯基(1734—1821年)在彼得堡创办了公共剧院。1783年,该剧院转归宫廷管理。季米特列夫斯基是优秀的演员、导演、教育家、剧作家和许多剧本的译者。他在俄国文学和戏剧方面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他周围形成了—个戏剧学派。

  与职业剧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由青年学生组成的业余剧团。莫斯科有大学生剧团。莫斯科教育之家培养了许多年轻的话剧演员。1773 年,彼得堡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著名喜剧演员雅·达·舒姆斯基的指导下学习话剧。

  18世纪50 到80 年代,在贵族庄园和城市寓所里,出现了农奴剧院。演员、歌手、布置师、服装管理员都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农奴。他们只专心于戏剧,没有虚荣心和时髦的装束。演员、歌手和马车夫、饲养员没有什么区别。有的演员还获得自由。个别有文化的地主为农奴剧院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莫斯科舍烈米杰伯爵的农奴剧院和莫斯科郊外花园的农奴剧院都有丰富的演出经验,服装阔绰,布景考究,有些方面超过皇家剧院。

  以上剧院,广大群众不能进入。因此,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都有平民、商人、小官吏等观看的剧院,上演话剧、喜剧、歌曲。演出非常成功。观众兴致十足,以至“放弃其他不好玩的娱乐,每天聚集去看演出”。在城市和乡村热闹的集市上,都有各种演出。传统的彼得鲁什卡傀儡戏最受群众的欢迎。训练狗熊跳舞、驯鸽子飞行比赛、游戏、游园、拳斗等也很普遍。

  音乐:彼得一世时期在重大庆典时(如庆祝进军、胜利)有专门的军事管乐队,用双簧管、小号、无键豁恩、定音鼓合奏,并走上大街。

  15世纪末成立的皇室司书合唱团一直保持到18 世纪,1713 年迁到彼得堡,成为宫廷歌手合唱团。17 世纪出现的半宗教性、室内唱的抒情诗,即赞美歌;到彼得一世时期更加盛行,并增添了内容,产生了世俗赞美歌。在官方庆祝节日或逢国家大事时,往往举办大型的赞美歌演唱会。在盛大节日时唱颂歌,配以军号合奏。

  外国音乐已在俄国产生很大影响。音乐会频繁举行。外国剧团演奏着歌舞曲。在公共大型舞会上,贵族青年跳起流行的新式舞蹈,如法国的美女艾舞、阿利曼达舞,美国的乡间舞。学会跳舞成为贵族青年的义务。

  18世纪30 到40 年代,在莫斯科和彼得堡输入了意大利歌剧,产生了新的演奏形式。1731年,由作曲家德·里斯托里率领的意大利剧团应邀到莫斯科上演喜剧、短乐曲、歌剧、田园诗意乐曲。接着,宫廷乐队队长伊·丘勃涅尔请了意大利另一剧团到彼得堡,上演许多短乐曲。后来,由作曲家费·阿拉伊亚和芭蕾舞剧导演阿·里纳尔季率领的歌剧和喜剧乐队也到彼得堡。1736年1月,阿拉伊亚首次演出长篇歌剧《爱情和憎恨的力量》,声乐独唱部分由意大利人主演。施略黑特武备中学的学生参加舞蹈插段和终场的演出。到18 世纪50 年代,共演8 部由阿拉伊亚作曲的剧本。18 世纪60 年代,法国歌剧也开始在俄国演出。

  意大利歌剧输入后,涌现出一批演唱意大利歌剧的俄国歌唱家。宫廷合唱团经过不断的充实,达到很高的表演水平。叶·奥·别洛格拉茨基(1739~?)、姆·费·波尔托格拉茨基(1729~1795年)、季·斯·博尔特尼亚恩斯基(1751~1825年)等都是杰出的歌唱家。

  歌剧大都在学校剧院(如莫斯科大学和施略黑特武备中学)和家庭剧场演出。据统计,1780~1820 年,全国有170 家由农奴演员表演的地主剧院,100多个农奴乐队。莫斯科著名的舍烈米杰夫剧团有演员150名,乐队队员40 名。大约18 世纪70 年代,出现了俄罗斯作曲家和俄罗斯歌剧,主要是喜剧。1772 年,姆·伊·波波夫(生卒年代不详)创作的喜剧《阿纽塔》是第一部俄罗斯喜剧,曾在皇村上演。1779年,在莫斯科上演阿·奥·阿勃列西莫夫写的歌剧《磨坊主——魔法家、骗子和媒人》。同年,在彼得堡上演瓦·阿·帕什凯维奇创作、雅·勃·克尼亚日宁作词的歌剧《轿式马车的不幸》。18 世纪80 年代,叶·伊·佛敏(1762~1800年)创作了许多歌剧。1787年,上演了他的描写车夫与妻子离别的独幕歌剧《在马匹上的车夫》(尼·亚·李沃夫作词),其中合唱部分以民歌创作为基础。1781年,米·马廷斯基(1750—1820年左右)写了歌剧《圣彼得堡商场》的乐谱和歌词。1792 年,这部歌剧的歌词由作者重新修订,而由帕什凯维奇写了·乐谱,改名为《既然存在,又要出名》。季·斯·鲍尔特尼亚斯基(1751—1825 年)写了4 部歌剧。他的乐器奏鸣曲和室内乐具有柔和、明快、谐和、稳健、抒情的特点,使人感到格外亲切。

  18世纪,芭蕾舞剧伴随着歌剧在俄国出现。1738年,施略黑特武备中学舞蹈教师日·勃·兰德创办了俄国第一所芭蕾舞学校。1773年,在莫斯科教育之家建立了另一所芭蕾舞学校。芭蕾舞剧便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

  到18 世纪末,俄国音乐已经非常普及。在音乐会上,除了演奏外国作品外,开始广泛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德·恩·卡盛(生卒年代不详)和提琴家伊·叶·汉多什金(1747—1804 年)都在当时献艺。汉多什金登上18世纪民族器乐的顶巅,以独特的表演艺术奠定了俄罗斯提琴乐派的基础。

目录页

首页

www.xiusha.co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