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抵达纽约的第二天早上,戴尔·卡耐基找到了位于西弗尔提斯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 卡耐基从别人那里得知,要想学习艺术,就得去纽约。于是,他第一次到了这座大都市。 新生的入学评审员富兰克林·沙尔特是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人,一副宽边眼镜的后面是闪烁着智慧的眼睛。他是当时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院长。 他给卡耐基出的考试题目是现场模仿一张椅子的形状。 通过短暂的接触,戴尔·卡耐基已明白沙尔特是属于那种用行动来证明语言的人。他不多说话,径直走到表演台上,恰当的弯曲双膝,举直手臂,模仿出一张椅子的样子。 沙尔特满意地点头。 戴尔·卡耐基没有意料到如此轻松地就通过评审,取得了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入学资格。后来,他曾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及这次评审: “或许是母亲虔诚的的祷告感动了上帝,当我在沙尔特先生面前颤抖时,万能的主便让我跨进了学院的大门。” 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创立于1886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演艺学校。它造就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戏剧艺术人才,堪称美国当时戏剧艺术家的摇篮。 当然,戴尔·卡耐基在学院的六个月集训中,的确受到了非常良好的基础表演教育。但真正使卡耐基获益最大的还是在被他称为"忧郁小室"的活动中。 当时,学校有一项出名的规章,其实也是学院培养学生的方向: “藉情感的召唤创造一种自然的语调,使表演达到更深、更远、更重要的本质"。 但戴尔·卡耐基却沉浸于创造一种与之相较显得更自然的一种表演方式。 “忧郁小室"成了他和同学们实演这种方式的场地。 一天,戴尔·卡耐基邀请了一名叫黛丝的女生来到忧郁小室,搬来一张折式椅子,让黛丝坐在上面。然后,卡耐基身着一身剪裁合适的深色西服走到她的跟前。 卡耐基计划与黛丝表演一场关于爱情的激情戏。 卡耐基的双手在空中紧握,叫道: “黛丝,黛丝,我只是爱你,黛丝,我要紧紧抱着你而死去"。 忧郁小室的其他几位同学一时都傻了眼,他们并不知道卡耐基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以为卡耐基患了精神病,接着便大笑起来。黛丝也显得很窘迫,但卡耐基早已告诉了她自己的计划,所以,尽管如坐针毡,她还是没有站起来离开。 卡耐基听到同学的笑,知道自己的表演还不够逼真,没有令他们进入那种理想的氛围之中。 于是,他站起来回到原地,再快步跑到黛丝跟前,猛然一声跪下: “黛丝,噢,黛丝,我就是……爱你。黛丝,我可以紧紧……紧紧地抱着你……直到我死去"。 忧郁小室顿时鸦雀无声。 卡耐基还在认真地表演着。他双手紧握着高举着,头埋得很低,而黛丝的头则缓缓地低下来,把一对深情的目光投在卡耐基身上…… 卡耐基凭直觉知道自己的表演实验成功了。当他起身后,忧郁小室里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然而卡耐基的成功实验却给他带来了一次小小的麻烦。 或许是表演得太投入,也许是由于同学们的过度渲染,卡耐基与他的搭档黛丝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应该有的误会。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戴尔·卡耐基一踏进忧郁小室,就觉得气氛有异,室友们显然以极不友好的目光对着他,同时,还有几个陌生的年轻男子气势汹汹地坐在他的床位上。 在辨明卡耐基的身份后,那几个年轻男子便开始漫骂起来,并扬言要揍他。 戴尔·卡耐基虽然尽量克制,但还是被这些粗鲁的谩骂激怒了。他摊开双手,然后用右手在胸上划了一个十字:“上帝,我没有错,原谅我!"话刚说完,他就使劲一拳重重地击在了一位穿皮夹克名叫比尔的脸上,然后伸手卡住他的脖子,愤怒地吼道:“你找错地方了,混蛋!” 其他人都被卡耐基拼命的架式吓懵了,动了动身子,却没有一个人敢凑上前来。 卡耐基用力一推,那个高大的比尔便一个踉跄跌出门外,然后回来身来,指着刚才起哄的一个男子的鼻子,盛气凌人地吼道:“滚!全滚出去!"没想到瘦骨嶙峋的卡耐基怒不可遏时简直就是一头雄狮,八面威风。那几个人原来的嚣张气焰被彻底压下去了,匆匆忙忙地逃走了。 事后卡耐基才弄清了原委。由于他与黛丝逼真的表演,使得黛丝的男友比尔误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轨,而采取了这次行动,不明真相的戴尔·卡耐基却把他们当成了校园黑社会组织。 第二日黄昏,黛丝满脸不快地走进忧郁小室。 “戴尔,我们去谈谈好吗?” “好极了,黛丝,我非常抱歉,我也正想找你,"卡耐基满面愧色地对黛丝说道,"这完全是一场误会"。 在忧郁小室通往学校教学楼的林荫道上,卡耐基与黛丝并肩长谈。 “黛丝,我真的误会比尔了,我把他当作了黑社会成员。” “真的,戴尔,我没想到你们会这样,我当你是朋友,明白吗?” “我真的惭愧,黛丝,我想,我想当面给比尔道歉"。 “这不行。比尔对你误会很深,他昨晚对我说过分手了"。戴丝看着卡耐基,郁郁不快地说,"真没想到会这样"。 卡耐基停住脚步,以一种坚毅神情说道:“相信我,黛丝,我会和比尔解释清楚,我们还是朋友,我的戏剧还在等着你的角色呢?” 当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和比尔手挽着手走进了校内的奥图斯酒吧。一场误会引起的冲突使他们两人坐在了一起,喜剧性地成为一对莫逆之交。 戴尔·卡耐基戏剧性地化解了由于误会和比尔产生的冲突后,又顺理成章地把比尔和黛丝都拉进了他的实验戏剧。 这个短剧中,戴尔·卡耐基几乎放弃了语言的表达方式,采用纯粹的动作进入角色。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表演,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卡耐基的才华。 黛丝显得面色苍白。 她耸着肩,比着手指,做出一种迅速滑动而过的动作。 “嘘!"她沉默不语,眼睛转下看。 “就是这样!"卡耐基低声指导着。 黛丝蹲了下来,身子更往前倾了,做出了另一种手势。 她站直身子,嗅来嗅去。 “我闻到……血……” 她又嗅了嗅,晃动着手指,声音陡然增大,继续说: “英国人的……” 接下来的表演中,黛丝不再需要卡耐基的提示,她的表演已比较自如。 黛丝扮演着巨人,在忧郁小室内四处搜索着,找寻她从空气中嗅到的骨瘦如柴的英国男子。 这时,比尔出场了。他比黛丝整整高出一头,金发披肩,双目圆睁,活像一位中世纪愤怒的骑士…… “好!"卡耐基说了一声,"现在请西林、博卡、霍恩、迈克、詹妮都加入我们的剧情的发展"。 于是,要求与比尔决斗的诗人,旁证的公证人,急不可耐的唆使者,极力斡旋要求和解者纷纷出场…… 戴尔·卡耐基的设想又一次变成了现实,他后来把这种方法纳入卡耐基教程,取名为《自我发现》。 当晚,忧郁小室一片欢腾,各人都为自己轻而易举地就进入角色而把剧情推向高潮兴奋不已。 戴尔·卡耐基后来回忆起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接受学业的那段时光,一再提到在忧郁小室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并且一再谈及西弗尔提斯小室中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人生是非常丰富而充满激情的舞台,每一种生活的尝试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体验。尽管卡耐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中断他的艺术生活,但这一段人生经历对他而言仍然是宝贵的财富。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放弃。虽说不能直接参与表演,但他对艺术的钟爱之情不减。他写了不少有名艺术家的传记。从这些传记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卡耐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感悟。下面选摘他的几篇传记。 1.好莱坞影星嘉宝 据我所知,有两个很著名的人物,都曾在理发店内工作过,他们知道如何把肥皂和水搅和,怎样涂在顾客的脸上,然后等待理发师刮去顾客们的胡须,这两个人是嘉宝和查理·卓别林,他们曾因生活所迫,做过这种职业。 嘉宝初到美国时,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离开了祖国瑞典,孤单地踏上她羡慕已久的"金元国",没有一个人认识她,何况她又不会说英语。 可是,经过了十几年,她已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妇女之一了。 幼年时代的嘉宝,已充分表露出她那神秘的个性。她最恨拘束乏味的学校生活,所以常想逃学,有时到了学校,趁教师不防,就偷偷溜了出来,跑到戏院后面的走廊上看戏,她知道站在这里是不必买票的。当她看得兴奋的时候,往往就会急忙跑回家中,取出平日玩耍用的水彩涂个满脸,说是模仿普萨瑞哈特(法国著名演员,1844—1923)。 她父亲在她十四岁时死了,使得家境日渐贫困,她也就此辍学,到一家理发店工作。不久,她又转到斯托克荷姆一家商店的售帽部成为其职员。 为了促销,这家公司的售帽部决定拍一部宣传帽子的影片,嘉宝正巧被选为模特儿。这原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想到竟使她从此脱离了黑暗,开始走向光明之路。甚至嘉宝也说:“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原来,这一部宣传帽子的影片,被一位著名的导演看到了,他觉得其中的模特儿嘉宝很有拍戏天才,尤其是那种近似神秘而又带有天真的诱惑力,更是难能可贵,所以他竭力怂恿她放弃现职,进入戏剧学校,将来必有惊人成就。这时候,嘉宝才十六岁。 要嘉宝放弃已有固定薪金的职业,再花钱进入戏剧学校,确是件困难的选择,要是没有远大眼光和相当勇气,一般人不敢作这样的选择,但嘉宝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一定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听从这位导演的鼓励,毅然地辞了职,开始向理想目标迈进。我们相信,要是没有这位导演赏识嘉宝的天才,恐怕嘉宝还只是一个售帽部职员。 有一次,瑞典名导演马莱斯·史蒂勒请戏剧学校选派一个女孩子,让她充任某部影片的配角,嘉宝荣幸地获得了这个机会。她那时候不叫嘉宝,而是叫做葛丝塔福生,因为这个名字太缺乏诗意,又不动人,而且不容易记,所以,这位史蒂勒导演就替她取了个令人心醉的名字:嘉宝。 嘉宝是一个世界闻名的神秘女郎,凡是和她一同工作过的人,都承认她是神秘的,随便举些例子吧:华莱斯皮雷虽然和她在同一个公司里当演员好多年,可是,从来没有遇见过她。尤迫使他惊奇的是,他和她同拍过一部"大饭店"影片,以为这一次肯定可碰到她了,结果还是失望。原来,他们被派在不同的场景下工作,而这些场景又不是在同一时间拍摄的,当然他没办法见到她了。 有一次,美国最著名的评论家亚莎·白利斯伯特地到好莱坞,希望参观嘉宝拍戏,却被这位瑞典小姐干脆地拒绝了。她说:“我很钦佩白利斯伯先生所写的文章,不过,有他在场,我就不能拍戏。” 更有趣的是,有时嘉宝拍戏时,甚至请求导演离场,这无异是在说:除了摄影师外,再也不许别人看见她。你说神秘不神秘呢? 这位摄影师叫做甘廉·达尼斯,他最了解嘉宝的心理,嘉宝也最愿意和他合作,他俩原是不认识的,当嘉宝在美国主演第一部影平时,公司当局派他摄影,于是他俩才认识。他发觉嘉宝是一个动人和局促不安的女子,所以在该片完成以后,他极力称颂她,并向她道贺,然后他说:自己希望再能和她合作。真使嘉宝大受感动,几乎要哭了出来,从此,她就把他当作知己,所以她以后主演的片子,差不多都是由他摄影的。当嘉宝返回欧洲以后,公司当局从未接到过她的来信,甚至连明信片也没有,倒是她的摄影师达尼斯,曾收到过她的一封电报。 全世界有千百万的影迷羡慕她。但是,因为她不善交际,所以朋友非常少。她虽然名片很大,可是被介绍与人相见时,往往全身会不自觉地战栗起来。 她最喜爱孤独,每年都是安静地在家里独自吃着圣诞晚餐。她家里没有收音机,笑声也极少,连电铃、电话声也不常听到。 嘉宝住址是个大秘密,在全美国,恐怕知道的不过数十人吧。她甚至瞒过邻居们,使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嘉宝就住在他们的隔壁。有次她搬了新家,已付了三个月的房租,在第三天,不知是谁泄露了秘密,竟有一个摄影记者来访问她,等她送走记者后,她就立刻又搬家了。 据说:能够知道她秘密住址、常常去拜访她的,只有两个人,好象是她的密友。 嘉宝也很节俭,她有一辆破旧得"不可收拾"的汽车,可是还总舍不得抛弃。她家里仅雇用一个车夫、一个女佣以及一个厨子;她每星期有七千五百元的收入,但只消费一百元。 她最喜爱动物,散步的时候要是碰到了一只狗,或者一骑马,她总要停下脚步来看看,然后用手去抚摸它们,找寻食物去喂它们,并且还跟它们讲话。她曾在游泳池内养了许多金鱼和青蛙。有一次,我的朋友去访问她,恰巧她在与一只青蛙玩耍,于是,这一次的谈话,就完全集中在青蛙身上了。 不过她在美容方面是很马虎的,从来不抹胭脂,不涂唇膏,连指甲上也不涂劳力丹。她鼻子两旁有些黑斑点,她也不想用粉去掩饰。就是在拍戏的时候,她也是反对修饰得过分浓妆艳抹的。 她有特殊怪癖,喜欢穿水手的衣服去散步,但有时性急找不到水手装,就用短衣替代。 嘉宝有一双大脚。其实和她身高一比,这双脚并不算大,她身高五英尺六寸,但也只不过是穿七号的鞋子。 她常常这样自夸:“我有生以来,从未看过牙医。"真的,她的满口牙齿,颗颗光滑洁白,如同象牙镶成一般。 2.神怪作家蕾妮哈特 玛丽罗伯丝·蕾妮哈特的作品,至少已拥有一百万以上的读者。 她开始写作时,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至少有四十四部以上的作品,而且在杂志报章上发表过非常多的文字。 她真的成名了。但她的写作动机,却是为贫穷所迫。 处女作仅卖了三十四块元。但以后的作品至少要买到三万四千元,即使如此,出版家们还甘心情愿地向她争购。 她是著名的多产作家,也是美国当代稿酬最丰的作家之一,但她怎么说呢?她竟说:“写作是一种最辛苦、最艰难的贱役。” 起初,她把写作的剧本一捆一捆地卖给电影公司,每捆仅卖七十五元,但后来,好莱坞的一家电影公司,愿意每年付给她五万元的报酬,请她编写剧本,谁知道竟被她拒绝了。 许多人都替她的健康担心,因为她时常生病。但她自己却满不在乎,尽管是病着,还是继续不断地写作,在床上、病椅上,甚至在医院里,她都可以写。有一次,她的白喉症刚痊愈,她就开始写诗;她怕病菌传染,就先把诗稿消毒,然后再寄给编辑先生。这可说是一段别具风味的文坛佳话。 蕾妮哈特常对人说:要是她不常生病,就不会老是睡在床上,或许她就不会写出这么多的作品了。 最使她感到遗憾的是,那篇消毒过的诗稿,竟被编辑先生退稿了。另外,她曾替小孩子们写了一首长诗,亲自从彼得堡跑到纽约,想找一个出版家,谁知道,找遍了所有的出版家,连她的脚都跑出了水泡,竟没有人肯替她出版,这真使她伤心极了,几乎想从此放弃写作生涯。幸亏她在三小时后又执笔继续写作了,否则,她怎会成名呢? 我前面说过,她的写作动作机完全是为贫穷所迫;不过,她本来是富有的。有一天,忽然间,就象遭飓风的袭击一般,她竟完全破产了。不错,在这一天内,因为金融上发生巨变,使她失掉所有的钱财,并且,还负了一万二千元的债。一万二千元,在她心中,象是一千二百万之多;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 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医生,过去,随便他赚多少钱都行,反正也不用他的钱来维持家用;可是现在,丈夫的收入已经成为全家仅有的收入了,何况,还欠了那么多的债。她急需找份工作,以便减轻丈夫的重担;但是她又能做什么呢? 她想起来了,她可以练习写作。不过,她整天忙碌着,一到了晚上,就疲倦得要死;何况,夜里还要常常起床,煮熟牛奶给小宝宝喝,她哪有时间写作呢? 有一天,丈夫告诉她一件奇事:最近诊治了一个精神失常的老人,他自以为是个年轻力壮的少年,而且不认得自己的太太了。有人曾和他开玩笑,指着屋子里跳跃的孩子们说是他的亲子女,他高兴得哈哈大笑。 蕾妮哈特觉得这位老人真有趣,就以此为题材,在写好一篇小说,寄给一家文艺刊物。真使她兴奋,该刊不但录用了这篇小说,还寄给她一张三十四元的支票,并且更有一封编辑先生写的信,请她多替他们写些小说。 于是,她开始利用空闲写小说。 你以为她一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吧?其实恰巧相反,她每天要做这么多的事。 早晨,她要把寝室收拾整洁,还要照顾丈夫和三个孩子起来。虽然雇用了女佣,但她执意亲手准备一日三餐,就是丈夫和三个孩子的衣服添置和织补等等,也都是由她张罗。她还要管理丈夫的收入帐目,帮助丈夫的慈善工作。还有,十几年来,她一有空闲的时候,总要去照顾她年老无依的母亲。除了每晚她丈夫出外诊疗时,她没有工夫从事写作。 可是,蕾呢哈特的写作速度真快,她在一年之内竟完成了四十五篇小说,得到了八千多元的稿费。 当蕾妮哈特的丈夫去世后,她和孩子们都搬进了他的办公处,她住在丈夫死后的那间房里。奇怪的事情,就接连不断地发生了: 电铃时常无故发声,房门往往自动开启;在门窗都关闭时,竟会有鸟儿时常出现;深夜,床头会有东西作响,房门老是被拍击;打字机没有人使用,却自动运作了起来;偶然闯入的狗,也会立刻惊恐地逃出,而且战栗地狂吠;花盆里栽的花,竟被连根拔起,抛离在30米外,但花盆却仍在原处,有时候桌子椅子也会自行跳动,每夜还可隐约地听到恐怖的喊声…… 蕾妮哈特害怕极了,每晚都不能安睡。一位相信幽灵存在的朋友劝她,等到再发生这种怪事时,她应该和幽灵说话,并且询问他们,究竟要些什么?她可以帮助他们。这一夜,房中的窗户忽然又自行打开,她真是十分恐惧。她偷偷地从床上爬起,又慢慢地踱到墙角,然后战栗地问他们:“你们究竟要什么?” 话声未停。忽然铃声大响——这真要吓死她了,她怀疑是幽灵们愤怒的表示,但马上,她神志清醒过来,原来,她自己倚在墙上时碰到了电铃。 她绝对不相信人死了真的会变成幽灵,不过,她也无法解释她所经历的怪事,只好这么说: “我想,或者看不见的世界中,有些小鬼们,会跳来戏弄我们吧。” 但有人说:“因为她写过太多神怪小说,所以才招来了许多的鬼怪。” 3.女作曲家榜德 好几十年以前一个严寒的冬夜里,在北部的某处丛林附近,发生了一幕惨剧:佛兰克·榜德医生摔倒在冰天雪地里……死了。 自从这慈爱的名医佛兰克·榜德携家眷居住在这丛林地带后,这里一些贫苦的患者,象是得到一个位"慈父"。他们从此不再畏惧病魔,即使生病,也是无妨,因为这里已有了"救星"。过去该地的人不知道"医生",不知道"病"可以"医",他们只等其自然痊愈,不幸病重死了,也认为是"天命"。而一般医生呢,也不愿到这些地方去。 一夜,榜德医生又被病家请去拯救一个危急的病人。当他准备妥当,热吻了他的娇妻,又说了几句夫妇间的私话后,就匆匆出门了。 谁想到这几句私话,竟是他最后的遗言。五分钟后,这位慈爱的名医,摔死在冰冻坚实的地上。原来,一个淘气的孩子,想和榜德医生开个玩笑,偷偷地在他背后用雪球抛掷他。谁知道,榜德医生就因此摔倒地上死了。 保险费四千元,一个独生子,巨额的负债——这是榜德医生遗留给这可怜的孀妇卡丽杰考白·榜德的全部财产。 向来多病的她,突然遭此惨变,怎会不悲恸欲绝呢?现在,她开始独自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可是,除了有一点管理家庭和抚养小孩的经验以外,她还能做什么呢?如果经商,她不是全无经验吗? 许多人可怜她,甚至愿意帮助她,但都被她婉言辞谢了。她带着唯一的爱子,到了芝加哥,和各亲友终止了往来,准备和未来的命运挣扎。 起先她做些买卖,结果完全失败,后来,她开始写些歌曲,但出版家不愿替她出版。 十五年后,榜德夫人完成了一支新曲,叫做《一日终了》,想不到就此一鸣惊人。此曲在短期间内便卖掉六百万份,她也一次获得现金二十五万元。 你们羡慕她吗?要知道,这是她经过十五年不灰心的长起奋斗得来的啊。她刚开始作曲时,连五块钱一曲也没有人要。那时候,她付不起房租,到了冬天,由于怕冷,往往终日不敢离床,因为她连买两块木头的钱都没有。从此以后,她更穷困了,每天只能吃一餐饭,而讨债的人接连不断,把她屋中的家具全部搬走了,只留下少许的生活费。 她坚毅地在艰苦环境下奋斗,依然不断地作曲。期间,她完成了许多名曲,象《我真实的爱你》一曲,便是一个例子。 当她穷得买不起稿纸时,就用包东西的纸写曲子;点不汽油灯时,就在微弱的蜡烛光下写作。 有一次,她想在音乐杂志上刊登一小则广告,替她自己的作品宣传,可是,她没有那么多钱;她忽然异想天开,愿意替该杂志的女主笔缝衣服,而以所得抵付广告费用。 记得她第一次参加演出时,把自己所写的歌曲演唱了一整晚,但还得不到五块钱的报酬。后来,她的声誉日隆,被英国人佛兰克·麦凯夫人品请前往伦敦,仅演唱十二分钟,就付她一百元,还不算其他的费用。 可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她初次在游艺会中歌唱,竟被听众辱骂,这真是羞愧极了,她立刻从后台溜到街头,没戴帽子,也没穿大衣,悲愤得泪流满襟。但她不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地督促自己,终于在十几年后达到了目的,真正扬眉吐气、芳名闪耀在各繁华都市。 至于她的不朽名作《一日终了》是如何写成的呢?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暖的好日子,榜德夫人和几位朋友出去玩,经过南部加州的花丛,只见常青藤布满两旁,玫瑰花含苞待放,一阵阵清香扑入鼻孔,使她的内心兴起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感。黄昏时,她们站在山顶上,看落日暮霞,真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等到金黄色的太阳向神秘的太平洋落下去时,她不禁感慨地自语着:“真的,这是一日的终了啊!” 于是,美丽的字句,狂潮般在她心头涌起,她立刻口吟了两节动人的诗句。她略加修饰之后,一刹那间就很自然地完成了一曲新歌。 她作这首新歌的经过就这么简单,也不曾费力。可是,无疑这已是一支名歌,一文震惊世界的不朽名歌了。它销路的广大,受人欢迎的盛况,的确是打破了歌曲界有史以来的纪录。 无论是老罗斯福总统时代,或者是哈定总统时代,榜德都曾被邀请到白宫中,指定演唱她那首《一日终了》的名曲,而且还不止一次。 卡耐基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学校推销函授课,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四倍。因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他又到南奥马哈,为阿摩尔公司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他的这个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但在1991年,他却到纽约《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一年以后,他感到自己并不具备演戏的天才,于是又回到推销的行业里,为一家汽车公司当推销员。 但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他为没有实现在大学里的梦想写小说、不能成就一番伟业而苦恼。他认为他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比赚钱更重要。他决心白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他想为夜校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为,大学时代他在公开演说方面受过训练,有所经验。这些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的怯懦和自卑,让他有勇气和信心跟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于是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育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读完卡耐基写作的三篇传记,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为艺术而不畏艰难,努力奋斗,最终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三篇传记也表达了卡耐基本人的愿望和人生经验。他对三位艺术家的崇敬,是他对艺术追求的继续;而他对三位艺术家奋斗历程的描述,又恰似他自己本人的生活写照。我们从这些艺术家的传记中可以看到卡耐基生活的轨迹。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