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第一节我国的行业分类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行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了解与证券市场相关的各种行业分类方法及按适宜的标准进行行业分类,是股票投资过程进行行业分析的基础。 一、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国家统计局按照产品的统一性对产业进行了分类,于1984年制定并在1994年修订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4754-94),成为我国各领域对行业进行分类的基础。这种新的分类方法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 大的门类分为从A到P共16类: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 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1.金融保险业 J.房地产业 K.社会服务业 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M.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业 N.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O.国家机关、党政机关 P.其他行业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行业划分 1.上证指数分类法 上海证券交易所为编制沪市成分指数,将在上海上市的全部上市公司分为五类: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和综合类,并据此分别计算和公布各分类股价指数。 2.深证指数分类法 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在深圳上市的全部上市公司分为六类:工业、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和综合类,同时分别计算和公布各分类股价指数。 两个证券交易所为编制股价指数而对产业进行的分类显然是不完全的,随着新公司的不断上市以及老上市公司业务活动的变化,这两种分类方法已不能涵盖全部上市公司,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上市使上海市场出现了金融服,而两地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证券市场规范化水平,中国证监会在总结沪深两个交易所分类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为主要依据,于1999年4月制定了《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并予以试行。 三、证券市场投资实际应用的行业划分 目前证券市场上被业内分析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接受并获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是为进行投资时分析方便而逐渐形成的,其中应用最多的有行业分类和板块分类。 1.行业分类 根据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营业范围来划分,业内人士和投资者通常把上市公司分为以下行业:科技行业、房地产行业、家电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化工行业、能源行业、汽车行业、金融行业、农林牧副渔业、酿酒食品饮料行业、医药行业、冶金行业、纺织行业、机械行业、纸业包装行业、建材行业必用事业、商业行业、综合类等。 2.板块分类 股票市场的板块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投资者切不可忽视。板块分类标准不一,如可按地域划分,比较著名的有北京板块、深圳板块、上海板块(单列一个浦东板块)称北板块、四板块等;也可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为纽带划分,包括绩优板块、ST板块等;根据行业分类划分有高科技板块、金融板块、房地产板块、酿酒板块、建材板块等;按照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划分有重组板块等。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及数量的日益增多,划分板块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也日趋复杂。只要一个名称能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就能以此名称冠名一个板块。 四、行业与板块分析在股票投资中的作用 1.行业分析可为股票投资者提供更为详尽的行业投资背景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分析了社会经济的总体状况,但没有对社会经济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反映了各组成部分的平均水平和速度,但各部门的发展并非都和总体水平保持一致。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速度增长、效益提高的情况下,有些部门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有些部门则高于或低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投资者除需了解宏观政治经济背景之外。还需对各行业的一般特征、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2.行业分析可协助股票投资者确定行业投资重点 国家在不同时间的经济政策与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导向会对不同的行业和地区产生不同的影响,属于这些行业和位于这些地区的企业会受益匪浅。如我国政府近期提出了开发西部的目标,要加强对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利用财政政策等各种手段加快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会直接或间接对西部许多上市公司产生有利影响,投资者可根据这一行业背景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投资。 3.行业与板块分析可协助股票投资者选择投资企业及持股时间 通过对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投资者可了解行业的发展潜力和欲投资企业的优势所在,这对其最终确定所投资企业及确定持股时间有重要作用。很多时候,股票的价格会随着某一行业的发展而相应地上升。例如,某一种新型发动机的引人使得许多与该行业有关的证券价格上升,因为投资者和投机家们都断定,由于新型发动机的出现使得这些行业都处在潜在增长的边缘。然而,当投资者获悉这种发动机具有耐久性,并且极易应用于现有制造生产体系的确切资料后,这些行业的证券市场价格便恢复到更合理的水平,投资者必须据此适时作出投资决策。板块分析对于投资者选择股票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市场发展的某一阶段,属于某一板块的数支股票长期处于强势,那么该板块中的其他尚处于盘整阶段的股票很有可能就是当前市场最有上升潜力的股票,极具投资价值;而在板块中大多数股票升势转弱时,该板块中的其他股票也就接近其出货时机了。 第二节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行业的经济结构不同,变动规律不同,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其赢利水平的高低、经营的稳定状况也不同。这是进行行业分析时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一、行业的经济结构分析 行业的经济结构随该行业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性质、价格的制定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经济结构的不同,行业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1.完全竞争型 完全竞争型是指一个行业中有很多的独立生产者,他们都以相同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质产品。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 (2)所有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3)生产者众多,所有资源都可以自由流动。 料)企业的赢利基本上是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决定的。 (5)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完全了解,并且可随意进入或退出此行业。 显然,完全竞争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经济中很少存在,一些初级产品和某些农产品的市场类型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 2.垄断竞争型 垄断竞争是指一个行业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同一种类但具有明显差别的产品。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生产的产品同种不同质,即产品存在着差别。也就是说,产品基本相似,但在质量、商标、包装、大小以及卖者的服务态度、信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 (2)从某种程度说,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价格的制定者。 (3)生产者众多,所有资源可以流动,进入该行业比较容易。 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大多数产成品的市场类型都属于这种类型。 3.寡头垄断型 寡头垄断是指一个行业中少数几家大企业(称为“寡头”)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需求量。其主要特点是: (1)企业为数不多,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正因为如此,每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都会对其他几家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2)产品差别可有可无。当产品无差别时称为纯粹寡头垄断;当产品有差别时称为差别寡头垄断。 (3)生产者较少,进入该行业十分困难。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寡头垄断在现实是普遍存在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汽车行业,以及少数储量集中的矿产品,如石油等产品的市场多属这种类型。生产所需的巨额投资、复杂的技术或产品储量的分布成为限制新企业进入寡头垄断型行业的主要障碍。目前西方国家的许多重要行业常常被几家企业所控制,例如,美国汽车市场是被本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以及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所控制;胶卷业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的柯达公司和日本的富士公司;等等。 4.完全垄断型 完全垄断型是指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生产某种特质产品。特质产品指那些没有或基本没有其他替代品的产品。完全垄断可分为两种类型: (1)政府完全垄断,如国营铁路、邮电等部门。 (2)私人完全垄断,如政府赋予的特许专营或拥有专利的独家经营以及由于极其强有力的竞争实力而形成的私人垄断经营。 完全垄断型的特点是: (1)一个行业仅有一个企业,也就是说这个垄断企业就构成了一个行业,其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2)产品没有或缺少合适的替代品。因此垄断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理想的价格和产量,在高价少销和低价多销之间进行选择,以获取最大利润。但是,垄断者的自由性是有限度的,要受到政府管制和反垄断法的约束。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和邮电通信等)和某些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或稀有金属矿藏的开采等行业属于这种完全垄断的市场类型。 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按照经济效率的高低和产量的大小排列,上述四种市场类型依次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而按照价格的高低和可能获得的利润的大小排列,则次序正好相反,即依次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二、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各行业变动时,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可测的增长或衰退的格局。根据这些变动与国民经济总体周期变动的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可以将行业分为以下几类。 1.增长型行业 增长型行业的运动状态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周期及其振幅无关。这些行业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新产品的推出及更优质的服务来使其经常呈现出增长形态,因此其收入增长的速率与经济周期的变动不会出现同步影响。然而,由于此类行业的股票价格不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投资者难以把握精确的购买时机。 2.周期型行业 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行业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行业也相应衰落。这是因为,当经济上升时,对这些行业相关产品的购买会相应增加。消费品业、耐用品制造业及其他需求弹性较高的行业,就属于典型的周期型行业。 3.防御型行业 这些行业运动形态因其产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所以不受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影响,相反,当经济衰退时,防御型行业或许会有实际增长,例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对防御型行业投资属于收入投资,而非资本利得投资。 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般而言,每个产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1.初创阶段 在这一阶段,新行业刚刚诞生或初建不久,只有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在初创阶段,产业的创立投资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较高,而产品市场需求狭小,销售收入较低,因此这些创业公司财务上可能不但没有赢利,反而普遍亏损,甚至可能破产。同时,企业还面临着由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导致的投资风险。因而,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 在初创阶段后期,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行业将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初创期转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2.成长阶段 在这一时期,拥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财务力量的企业逐渐主导市场,其资本结构比较稳定,因而它们开始定期支付股利并扩大经营。 在成长阶段,新行业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认可,市场需求逐渐上升,与此同时,产品的供给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市场前景看好,投资于新行业的厂商大量增加,产品也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因此新行业出现了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这种状况的持续将使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在这一阶段,生产厂商不能单纯依靠扩大产量,提高市场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战胜竞争对手和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那些财力与技术较弱,经营不善,或新加入的企业(因产品的成本较高或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往往被淘汰或被兼并。在成长阶段的后期,由于行业中生产厂商与产品竞争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市场上生产厂商的数量在大幅度下降以后便开始稳定下来。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整个行业开始进入稳定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小,行业的增长具有可预测性,行业的波动也较小。此时,投资者蒙受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收益的可能性则会大大提高。 3.成熟阶段 行业的成熟阶段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每个厂商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售后服务等。此时,行业的利润由于一定程度的垄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风险因市场比例较稳定、新企业难以进入而降低。其原因是市场已被原有大企业比例分割,产品的价格比较低,新企业由于创业投资无法很快得到补偿或产品销路不畅,资金周转困难而难以进入。 在行业成熟阶段,行业增长速度降到一个更加适度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整个行业的增长可能完全停止,其产出甚至下降,因此行业的发展很难较好地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当国民生产总值减少时,行业甚至蒙受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技术创新等原因,某些行业或许实际上会有新的增长。 4.衰退阶段 行业在经历了较长的稳定阶段后,就进入了衰退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的出现,使得原行业的市场需求减少,产品的销售量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从而原行业的厂商数目减少,利润下降。至此,整个行业便进入了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在衰退阶段,市场逐渐萎缩,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或现有投资折旧完毕后,整个行业便解体了。 第三节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行业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只能说明其总体状况,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行业的实际生命周期会因受到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及社会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得多。 一、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电灯的出现极大地削减了对煤气灯的需求,电力行业则是逐渐取代蒸汽动力行业的,但产品稳定性差的行业(如仅以风行一时的产品为基础的行业)则可能很快被淘汰。追求技术进步是时代的要求。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技术进步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不断出现新行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淘汰旧行业。如在较短的时间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代替了一般的电子计算机,通信卫星代替了海底电缆等。新产品在定型和批量生产后,市场价格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被消费者所接受,新兴行业这时就会替代旧的行业。因此,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各行业技术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不断考察一个行业产品生产线的前途,分析其被新的优良产品或消费需求替代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政府政策 1.政府影响的行业范围 政府实施管理的主要行业是:公共事业,如电力、邮电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污、煤气等;运输部门,如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和管道运输等;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商品与证券交易市场、经纪商、交易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对这些行业的管理措施可以影响行业的经营范围、增长速度、价格政策、利润率等诸多方面。 政府实施管理的主要行业大多直接服务于公共利益,或与公共利益联系密切。公用事业作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效慢的特点,允许众多厂家投巨资竞相建设是不经济的,因此政府往往通过授予某些厂商在指定地区独家经营某项公用事业特许权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管理。被授权的厂商也就成为这些行业的合法垄断者,但他们的定价受到政府的调节和管制,政府一般只允许这些厂商获得合理的利润率,而且政府的价格管理不保证这些企业一定能够赢利,成本的增加、管理的不善和需求的变化同样也会使其发生亏损。 交通运输业与大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这些行业服务范围广、涉及问题多(如不同的税收和安全规则等),所以有必要由政府统一管理,规范行业的行为准则,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金融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枢纽,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们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及社会的团结安定,金融部门成为政府重点管理的对象。 2.政府对行业的促进干预和限制干预 为降低某些行业的成本刺激和扩大其投资规模,政府可通过补贴、优惠税、限制外国竞争的关税及保护某行业的附加法规等措施来实现其对行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考虑到生态及环保、安全、企业规模和价格因素,政府也会对某些行业实施限制性规定,加重该行业的负担,某些法律法规也会对一些行业的短期业绩产生负作用。总之,政府的干预极大地保证了某些行业及社会的稳定性,否则情况会变得十分混乱。例如,铁路运输业有其自己的运行轨道,因而不会出现所有的火车只在可能获利的城市之间运行,而偏远地区不通铁路的情况;公用事业的规模保证了某地域只能有一家电力公司,从而避免了潜在的混乱,不至于四五家电力公司在同一地点竖起自己的电线杆。 三、社会习惯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文明程度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会逐渐改变,从而引起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变化并继而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兴衰。人们在解决了基本温饱之后,会更注意生活的质量,绿色食品和不受污染的纺织品(如纯棉衣物)备受人们青睐;在健康方面,不再盲目追求保健品而转向更有效的体育锻炼;在物质生活丰富后人们更注重智力投资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旅游、音响成了新的消费热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更偏好便捷的交通和信息高速路,汽车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家庭;高度工业化及生活现代化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存环境免受污染的重要,工业部门花在与环保有关的设备和技术上的经费近几年来大幅度提高,环保产业拓展空间增大;等等。所有这些社会观念、社会习惯及社会趋势的变化对企业乃至行业的经营活动、生产成本和利润收益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足以使一些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业衰退的同时又激发新兴行业的发展。 第四节行业分析的市场应用 研究了行业分析所需的基本面因素之后,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不断作出调整,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根据板块效应进行投资时,由于其变化的速度更快,投资者更应随时注意热点的转换,选择潜力更大、前景更好的股票进行投资。 一、行业投资的选择 1.选择的目的 一般来说,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期望以最小的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因此在投资决策中,应选择增长型的行业和在行业生命周期中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的行业,这就要求投资者应仔细研究欲投资公司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及行业特征。 增长型行业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投资者可享受快速增长带来的较高的投资回报,但投资风险较大。此外,投资者也不应排斥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同步的行业,这些行业发展比较稳定,投资回报虽不及增长型行业,但投资风险相应也小。例如,计算机行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其面临的相应的竞争风险也在不断增长,投资者须通过收益与风险的对比分析来决定是否投资。 在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行业选择上,投资者应选择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的行业,这些行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基础逐渐稳定,赢利逐年增加,股息红利相应提高,有望得到丰厚而稳定的收益。一般来说,投资者应避免选择初创期和衰退期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难以预料,投资风险太大。例如,医疗服务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竞争风险相对较小,收益也相应较大,而采矿业已进入衰退期,该行业的投资收益就较少。 2.选择方法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如何在众多行业中选择呢?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一是将行业的增长情况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增长型行业;二是利用行业历年的销售业绩、赢利能力等历史资料分析过去的增长情况,并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行业增长分析 分析某行业是否属于增长型行业,可用该行业历年的统计资料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相对比来判断。 第一,取得该行业历年销售额或营业收入的可靠数据并计算出年变动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比较,确定该行业是否属于周期性行业。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几年逐年上升,说明国民经济正处于繁荣阶段;反之,则说明国民经济正处于衰退阶段。观察同一时期该行业的销售额是否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呈同向变化,如果国民经济繁荣时期该行业的销售额逐年同步增长,或国民经济衰退时期该行业的销售额也逐年同步下降,则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 第二,比较该行业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若该行业大多数年份的增长率均大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增长率,则属于增长型行业;反之,该行业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年增长率持平甚至偏低,则说明这一行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或增长过缓。 第三,计算各观察年份该行业销售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若这一比重逐年增加,说明这一行业增长比国民经济水平快;反之,则较慢。 通过以上分析,只要观察年数足够多,基本上可以发现并判断增长型行业。 (2)行业未来增长率的预测 在分析了行业过去的情况之后,投资者还需了解和分析行业未来的增长变化,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绘出行业历年销售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曲线即行业增长的趋势线,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的计划指标或预计值可以预测行业的未来销售额。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该行业在过去10年或10年以上的年增长率计算历史的平均增长率和标准差,预测未来增长率。如果某一行业与居民基本生活资料相关,也可以利用历史资料计算人均消费量及人均消费增长率,再利用人口增长预测资料预计行业的未来增长。 3.行业投资决策 通过上面进行的行业分析,投资者可以选择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竞争实力较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增长型行业作为投资对象。同时,即期的价格收益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作为投资时考虑的因素。例如,某行业显示出的未来增长潜力很大,但是该行业证券的价格相对较高,则不能充分表明这些证券是可以购买的。而一些有着适度收入的行业的证券,如果其价格较低,并且估计其未来收入的变动很小,则这些证券是值得购买的。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只有通过对欲投资企业所属行业的考察,才能判断市场是否高估或低估了其证券及该行业的潜力和发展能力,进而确定该证券的价格是否合理。在许多时候,市场中投资者和投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足以驱使证券的价格过高或过低,以致偏离真实价值。投资者必须明白,大多数市场运动的变化都导源于投资者对某一企业或行业真实价值的感觉,而并非产生于影响某行业未来收入基本因素的变化。 对个别投资者来说,商业性投资公司或证券公司公布的行业分析或调查资料及具有投资观点和建议的补充资料是极有价值的。因为个别投资者往往无法对必要的大量资料作出准确的计算,而这些投资机构的专业分析人员专长于各行业,能够提供以行业和经济分析为基础的报告,这些信息是十分有益的。首先,它包含了对某一行业未来的展望,并描述了其规模和经济重要性,从而概括出了一个行业经营模式、现期困难及发展的可能性和它们对行业在未来若干年中业绩的影响。其次,这些调查报告也讨论了行业的作为与属性、活动的广度和获利程度及其未来最有可能的增长潜力。所以说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调查报告的投资导向作用。 另外,一般来说,股票的价格与其真实价值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投资者要确定某一行业证券的投资价值,必须辨别现实价格与其真实价值的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未来收入的机会和投机需求程度有多大。当然,投资者还应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某些行业竞争力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分配的变化等。只有广泛收集信息、系统地评估该行业,投资者才能进行正确的行业分析,从而最终作出明智的行业投资决策。 二、板块投资的选择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板块的种类很多,并且划分标准多种多样,这里仅就一些热点板块进行重点分析。 1.重组板块 资产重组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已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有重组题材的上市公司成为证券公司、公众投资者和其他上市公司密切注意的对象。资产重组实际上就是上市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包括相关的产权、管理等要素)重新组合,从而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行为。 (1)资产重组的目的 ①规模扩张。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购并,有助于上市公司在短期内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企业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③利用“壳”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只有对其进行资产重组才能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而优势企业通过对上市公司“壳”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③结构调整。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整体资产质量,如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参股金融业和高科技行业,拓展多元化经营。 ④健全财务结构,减轻债务负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债权转股权。如辽通化工以债权转股权兼并锦天化。 ⑤经营机制的转换。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可输入或输出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 (2)资产重组的方式 就具体市场操作而言,资产重组的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股权转让。股权转让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频率最高的资产重组方式。它又可细分为协议转让和无偿划拨两种方式。股权转让的对象一般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这是由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比重的特点决定的,加之国有股具有同一性,使得股权转让成为最便捷、成本最低、受干预最少的资产重组方式。股权的无偿划拨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人(一般为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上市公司的产权无偿划拨给并购公司的产权重组行为。环宇股份、上菱电器等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 ②兼并收购。实施兼并收购的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对于因缺少资本金、债务负担过重的亏损企业,可通过承担债务的方式进行兼并,如仪征化纤运用这种方式收购了佛山化纤;二是出资收购破产企业,如南风化工的系列收购等;三是通过收购股权实施兼并。 ③资产置换。就是以等价值的资产进行互换,以避免大量现金融资的麻烦。这种资产置换的资产重组方式可以发生在不同企业之间,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通常上市公司的做法是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这样可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 (3)资产重组的利弊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资产重组本身犹如“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资产重组对于上市公司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的流动性与信息的充分性不够,资产重组有助于市场弥补这些缺陷,有助于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而且通过重组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重新配置企业的资源,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因此在整体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资产重组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有些甚至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①市场法规、交易规则、投资结构、市场监管、交易主体等市场基础条件存在一定的限制;②有些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资产重组中充分暴露,追求短期效益,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③有时采取的低成本扩张方式违背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④缺乏专业化指导。由于目前资产重组的程序简单,多由政府主导整合,无须中介机构介入,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因无利可图也漠然视之,因而许多资产重组行为从开始到结果就缺乏专业化指导和评价,拉郎配现象仍很普遍。对当前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正积极寻求规范之道,对有利于优化资源重新配置的重组进行鼓励和指导,以促进证券市场的长远规范发展。 总之,资产重组是证券市场永恒的题材人证券法》的实施拓宽了并购空间,ST板块的起死回生必须依靠资产重组,国企改革攻坚也要借助资产重组,重组板块将潮起潮落,不时成为市场亮点。 2.信息网络板块 信息网络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和各种网络通信设备制造业、电信及各类网络信息服务和传输业。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正以不可遏制之势席卷全球,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倍增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或一个企业的壮大主要不是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自然资源的占有量和资产规模,而是取决于以信息高速路为通讯手段,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知识资源占有、配置与生产的良性循环状况。 90年代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平均每年以 27%左右的速度增长,保持着高收入、高增长的势头。199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五千亿元。这种势头在世纪之交将更为强劲,有关专家预计国内信息产品的市场规模到2000年将达到1万亿元,2001年将达到6万亿元,中国将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 以产业结构划分,信息网络产业可以分为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网络商业生产增值服务三个领域。在这三个领域中,又有介入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区别。目前,包括大唐电信、中兴通讯、长城电脑、东方电子、真空电子、深科技在内的深、沪信息网络上市公司已有80多家,尽管介入信息网络的程度不同,自主产权的拥有各异,但我国民族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巨大潜力已不容投资者忽视。至于如何把握这一板块的整体走向及内部分化,在收益与风险中取得平衡,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证券市场的有关经验。在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中,计算机、电子通讯以及网络业成为高科技产业的主要象征,研究表明,网络服的收益低于计算机和通信类公司,但网络投资者看中的是其未来的潜力。由此可知,信息网络板块产业前景诱人,整体投资价值不容置疑,如何优中选优,规避风险,应该进一步研究公司的基本素质。 3.文化教育板块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的投入一直实行完全靠财政拨款的方式,教育经费严重不足。面对社会和居民对各类高质量、高层次教育持续增长的需求,有限的教育经费显得异常捉襟见肘,因此,只有采取严格甚至残酷的升学考试制度来予以平衡。在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的背景下,教育却成为我国目前最为短缺的卖方市场。我国国民当前对教育的潜在需求仍十分巨大。首先,目前我国人口规模已超过12亿,居世界首位,现有的优质公立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高等学校的适龄人口入学率偏低。其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费仅是成本的 10%左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仅是办学成本的20%左右。当前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仅占家庭日常收入的5.8%,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8%的比例尚有一定差距。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对教育需求空前高涨,他们不再满足公立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而是希望子女在具备先进教育设施、良好教育氛围的学校内接受教育。这部分人构成了目前最具购买力的教育市场消费群。再次,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绝大多数家庭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投资子女教育是中国当前老百姓真正愿意花大钱的极少数项目之一。最后,全国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占整个教育的比例不足1%,高等教育民办学校比例更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过半是私立大学, 10%左右是私立中小学形成较大反差。因此,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发展民间教育产业适当其时。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全球经济竞争中知识经济的逼近,受教育者的教育程度与其将来的收益程度相关,个人愿意在人力资本上花费投资,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其预期收入。教育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本身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教育产业”的概念。政府已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中国近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启动国内市场、发掘新的消费热点成为大家的共识。目前启动我国居民的文化教育消费不仅是扩大内需的当务之急,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长远需要。而教育作为产业,其内涵相当丰富,既包括以民间投资办学为核心的非义务教育产业、校办高科技产业,还涉及教材与辅助读物出版业、软件业、教育设备产业,以及所带动的相关服务业。其链条之长,发展后劲之足,带动作用之明显,足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外有识之士甚至指出:教育是第一席二席三产业和信息产业之外的“第五产业”,是21世纪的最大产业。就目前来说,文化和体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意料,现在书籍和体育健身用品销售很旺,一些报纸的收入规模成几何级数增长。另外,“人世”也掀起了新的学习狂潮,尽管1999年国家已在非义务教育领域采取了措施,秋季高校扩招了30万人,但我国目前的教育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之间差距还是很大,从广大人民对知识渴求的趋势来看,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消费可以达到十分可观的水平。同时,从储蓄动机中子女教育名列前茅的情况来看,我国家庭重视教育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目前已有英豪科教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教育产业,其他一些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如清华同方、同济科技、复华实业等,不仅有科研成果优先产业化的优势,而且存在兴办教育产业的想像空间,一旦国家出台相应鼓励措施,抢占先机的教育文化板块有望成为耀眼~族。 4.区域板块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及经济的原因,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处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速度和基本特点也会有所不同,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时就有必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沿海各省凭借地域、交通和政策的优势,内引外联,发展贸易,建立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也明显扩大。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东部面临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原材料缺乏的压力。我国中、西部在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方面要明显优于东部,在经过十多年发展落后的痛苦和反思后,开始逐步摆脱对中央的依赖,凭借巨大的资源优势,努力寻求海内外的经济发展依托。政府在近期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也给中、西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中、西部的资源开发将构成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均会有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会继续扩大,但中、西部的增长速度会有所加快。中央政府在坚持综合协调、保证东部沿海地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将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近期采取的主要举措将包括增加重大基础性工程投资,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搞好“三线”企业的调整与改造,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沿边、沿江优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各种非国有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加投入,开发耕地资源,创建国内现代化的粮棉果品生产基地。 西部开发大战略会对西部省区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也会为本地上市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投资者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投资的股票。 第五节“入世”对热点行业投资的影响 历经13年的艰辛谈判,我国终于与美国就“入世”问题达成协议,解决了我国“入世”路途上的一大障碍。“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论是国企改革还是产业结构调整,不论是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各个行业发展,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下面就受影响较大的几个行业进行具体分析。 一、金融保险业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枢纽。加入WID后,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将有大幅度增加,与国内金融机构将形成竞争态势。根据协议,我国“入世”后2年外资银行可为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5年全面开放;允许外国金融公司在基金管理企业中持股力%, 3年后增至49%;外国股票包销商可在合资承销公司中占33%股份;外资财险和寿险公司将可以在所有地域经营高风险的保险业务;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将逐渐扩大至团体险和养老金方面。综合来看,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是短期冲击不大,长期影响深远。 1.银行业长期竞争加剧 目前,中资银行在机构、人员、业务量等方面都占优势,虽然“人世”后,外资银行可以在数年后经营人民币业务,且其设立分支机构也将不受地域限制,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其规模难以迅速扩大,无法同国内银行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巨大经营网络相抗衡。因此,“人世”后外资银行虽然会对国内银行机构造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在短期内不会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而从长期来看,我国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调整才能承受住巨大的竞争压力。 5年后全面开放银行业,对我国银行业来说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首先,银行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我国目前四大商业银行都归国家所有,其资产占所有银行资产的 90%以上,在全部商业银行中只有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两家上市公司,这种行业格局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国内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较高,在5年内难以清除,即使国家计划将这部分债务以折价或证券化的方式出售,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另外,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外银行竞争将日益加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间业务往来增加,而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其所经营业务的国际化特征,其业务对象主要是外资企业及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相关的存贷款业务,当然还可以办理大额人民币储蓄业务,这些外资银行大多资金雄厚,国外营业网点多,信息传递快,抗风险能力强,因而可能争取到许多企业的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业务。因此我国银行业应不断完善经营机制,加紧改革,尽快提高竞争力。 2.证券业促进作用深远 证券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制度建设和市场功能等诸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入世”把我国纳入了世界经济之列,对我国证券业来说,虽然过渡期较银行业长,但开放的势头不可逆转,这对我国证券业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将加速。“入世”后,国外证券商和基金公司将抓住机会进军我国证券市场,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将会逐渐设立,而这些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将对新的金融产品提出需求,这就促进了证券市场的金融创新,以推出符合这些机构需要的金融产品。此外,在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上,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也将逐渐得到解决,如国有股回购等;在股票发行制度上,将引入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发行方式。总之,目前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做法将受到冲击,我国证券市场将朝着符合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惯例的方向发展。 (2)保护投资者合法权利和维持市场秩序将更受重视。长期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这导致了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在某些情况下过多地考虑了政府的意愿。但是,随着我国加人世贸和市场力量的加强,这种调控证券市场的监管原则将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取而代之的是强调维持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管原则,制定法律规则和执行法规,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利,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依靠市场力量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3)证券公司运行方式会有所改变。我国证券公司目前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难以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人世”后国外证券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投资理念将会给国内证券公司带来崭新的思想,从而推动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将有助于我国证券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3.保险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进入如年代,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的保险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 1999年,允许保险资金的5%可以通过购买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从而拓宽了其投资渠道,这将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国保险企业的国际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民族保险业带来挑战。 从短期来看,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业务量、从业人员、机构网点上相对于外资保险机构都占有绝对优势。即使这样,“人世”也会对我国保险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一是外国保险公司会利用其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手段来争夺国内保险市场,因此国内保险市场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二是整个保险市场监督管理的难度会加大;三是内资保险企业的优秀人才可能会流失。 从长期来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保险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我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及与国际接轨。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及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将使我国旧有的保险企业的机制和市场垄断格局发生根本的变革,并迫使我国保险业进行结构调整,转换经营机制,提升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为我国的保险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对等互惠原则,我国的保险公司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在服务贸易方面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总之,在“人世”后的过渡期内,我国必须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在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国内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能力,塑造能够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金融集团抗衡的市场主体,使其力争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为一身的国际金融机构竞争。 二、电信业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电信业将要在WTO与信息产业有关的四个条件和“电信服务”附件的管理上与世界巨头展开竞争。这四个条件是:开放电信市场。在5年内开放增值服务市场。继续不加限制地允许外国公司提供IT服务、遵守世贸组织其他与IT有关的协议等。因此,“入世”成为我国电信业近期面临的最大挑战。 1.电信服务业 目前,世界许多大型电信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建立国际电信战略联盟,追求规模经营,其竞争优势相当明显。就自身实力而言,我国企业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明显不足。首先,我国电信服务的水平跟不上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最大的电信服务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对手,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低下,收费过高,已经引起消费用户的不满。其次,我国电信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还不适合Wto的要求。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电信经营单位的企业化步伐,但是名为企业的中国电信实际上是一个由管理部门控制的业务运营法人体,这既不利于电信服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也不利于企业竞争意识的培养。再次,电信法规不符合Wto的要求。世贸组织规定,各成员国应及时公布有关影响该协定执行的措施及其签署参加的有关或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协定。而我国目前尚没有完整、成文的电信法,因此,“入世”将加快我国制定电信法的步伐,尽快使行业服务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加入世贸后,我国电信服务业长期存在的垄断状况将被打破。因此,应转变观念,尽快进行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具备与发达国家电信业进行竞争的实力,否则,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2.电信设备制造业 我国电信设备市场早已向外商开放,对电信设备制造业来说,“入世”后的机遇大于冲击。首先,市场竞争强度不会有太大的增加。目前世界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都已进入了我国,“入世”后不会再有新的更强的竞争对手进入。其次,我国民族电信制造企业在某些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并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因而“入世”后即使对信息产品实行零关税,国外产品在价格上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反而为民族企业进人国际市场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再次,电信服务的不断优化将大大刺激电话、BP机及手机的需求,而且由于电子产品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使我国电信制造需要的进口零部件价格下降,从而电信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综合各方面因素,我国电信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基本看好。我国民族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核心技术的缺乏,如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方面就明显落后,与摩托罗拉、爱立信等通信巨子的综合实力相差甚远,“人世”后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农业 农产品可以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争斗的焦点。美国作为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要求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农业是很大比重人口赖以生存的行业,国内保护必不可少。我国与美国达成的农产品协议体现了折中原则,总的发展方向是降低关税、削减出口补贴,走向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因此,美国西北部各州的小麦、粟米、稻米、玉米、棉花及食用油、牛肉、柑橘等将逐渐进入我国,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逐步扩大开放,这都会对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形成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大豆市场。但是我国对于这种冲击已作了不少准备,如多次降税。尽管中国将给美国的小麦等农产品更多的配额,但到2005年还需实行配额管理,配额仍是一道保护门槛,即使全部实行配额,也只占大农作物的3%~5%,只上升了几个百分点, 95%左右的农产品仍来自国内。我国的水果、蔬菜、水产品无论从价格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有竞争力的,在一些特色产品方面更具有很大优势。另外“入世”也能促进我国不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研换代,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使我国的农业接近国际化水平,不断缩小差距(如我国正逐步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赶上美国大豆等)。因此,对我国的农业应持谨慎乐观态度。 四、纺织业 加入Wto,实现了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到2005年全面取消配额,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业深受其惠。纺织品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商品,现在的配额制既不利于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份额,又限制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入世”从总体上拓宽了出口的增长空间,据估计,“入世”后我国每年将增加 5000万美元的出口机会。总之,“入世”对纺织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首先,“入世”后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手段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限制将受到制约。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量将大幅度上升。其次,纺织原料进口税的降低,不仅有利于降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成本,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纺织服装业一直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高档、名牌较少,其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出口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料进口,因此关税的降低使得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世界愈来愈重视品牌效应的趋势来看,我国纺织业必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开创有特色的自身品牌,才能提高竞争力。但是,“人世”后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国外组织品同样会对我国的纺织品造成冲击。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会在世贸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制定新的贸易壁垒,如各国苛刻的环保卫生标准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就是最大的挑战。我国纺织业技术质量低、设备简陋等弊端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入世”同样为外国产品的进口提供了方便。所以说,主营出口比重较重且受外国产品冲击较小的上市公司将是最大的受益者,而邵华王宫里海外产品冲击较大的涤纶和粘胶类的上市公司将受到负面影响。 五、汽车工业 根据中美协议,“入世”后汽车关税税率由现时的 80%~100%每年分阶段削减,2006年降到25%。与纺织业相比,汽车工业不是我国的优势。因为从外贸、技术、价格多方面来看,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行业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从外贸角度来看,汽车工业贸易的逆差是相当大的,每年进口是出口的两倍以上;从技术开发角度来看,国内几大厂商中只有一汽集团有独立开发轿车的能力;从价格角度来看,我国轿车出厂价格远远高于国外同类轿车出厂价格。因此,“入世”会对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赢利状况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协议中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入世”的不利影响会在保护期内逐渐消化,短时间的冲击可能性较小。 当然,“入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利好也不容忽视。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以厂商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众所周知,目前生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汽车集团大多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合资,如大众、通用、丰田等,这样“入世”后这些世界汽车集团将想方设法支持和发展合资企业,最终使得一汽、二汽、上海汽车等集团更加壮大。其次,“‘入世”对汽车消费服务环境的改善也大有作用,尤其是关税的降低,拓宽了汽车消费市场,同时也增加了汽车工业的利润率,从而销售手段。售后服务消费意识也将大大提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影响最大的当是整车类中的轿车行业和零部件行业。而轿车类上市公司都是国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只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产品的品种差异化和性能价格比,无论是产品知名度还是生产规模上都有相当的优势,与本上市的中小企业相比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汽车零部件行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受到的冲击将比轿车类行业要大,再者,虽然其关税下降幅度不大(从万%降至 10%),但该行业尤其是轿车零部件类受到的冲击可能要高于关税下降的幅度,因此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尽快融入世界零部件供应体系,这方面已有几家公司走在了前列,相信会有好的前景。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