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瑞士钟表独步天下,在全球市场锐不可挡,但它对石英电子表的漠 然和迟钝以及它的盲目自信,使得刚到80年代,瑞士的两家最大表厂面 临的只有破产倒闭。 一 王者 提起瑞士,人们很快会联想到欧米茄、劳力士等驰名世界的名贵钟表,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通过瑞士钟表才了解瑞士这个国家的。 瑞士的钟表工业是从家庭手工业开始的,钟表制造技术世代相传,这使得瑞士的钟表工业能够得到保持和发展。 1618—1648年,欧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三十年的战争爆发了,在这个战争过程中,瑞士人逐步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中立政策。 钟表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绝好时机,那时日内瓦钟表已经非常有名气了,现在德意志的钟表制造业衰落了,这就为瑞士钟表开始独步世界提供了可能。在这个时期,瑞士钟表业得到政府的扶持和鼓励,钟表业成为仅次于纺织业的第二大工业。在这段时期中,瑞士工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已有相当高程度的发展,钟表业在当时欧洲乃至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 十九世纪开始,瑞士开始了工业化进程,钟表制造业由此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工业革命以来,十八世纪擒纵轮的发明和第一只手腕表(过去是怀表)的出现,预示着钟表工业技术的重大改革。在1804年瑞士日内瓦建立了第一个钟表厂,从家庭工业到机器制造,这是钟表工业的一个重大发展,它使钟表的误差从每天1小时减少到每天几分钟,并且使钟表业逐渐走向大众化。十九世纪中期以前,钟表业存在着一种趋势,即钟表提高精度,改进质量,日益成为一种奢侈品工业。机器制表出现后,瑞士钟表市上出现了一种称为罗斯考夫表的质量不错而价格低廉的新表。罗斯考夫是拉绍德封的一个钟表厂厂主。他发现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制成一种大众化的手表。他一直致力于生产一种“工人表”,并在十九世纪中期取得成功。钟表业逐步壮大,1800—1850年日内瓦钟表生产增加了10万只。在汝拉山区和纳沙泰尔,钟表制造业者从1817年4870人增加到1846年的10000人,每年出口50万只钟表,并且纳沙泰尔州正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钟表业中心。到1866年,纳沙泰尔州约有14000人从事钟表业生产,而日内瓦只有3000人,钟表业的产品多数用于出口。随着出口的不断发展,1901年瑞士在全世界销售了730万块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中立国瑞士并没有造成大的影响,相反,钟表业的业主在战争中获利甚丰。许多钟表制造商在战争期间得到国内外的许多军事订货,因而生意兴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没给瑞士钟表业带来什么危害,二战结束以后,瑞士手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销售市场。瑞士钟表逐步取得世界市场垄断。从五十年代开始,瑞士出口手表连续十几年居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 瑞士钟表业的空前发展与瑞士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早在中世纪,当瑞士钟表以其精湛的技艺而独步世界时,瑞士人便深深地体会到了先进技术和工艺的重要性。为了加强竞争能力,改进钟表技术,瑞士钟表企业十分重视科研与工人的技术训练。全国约有十所专门培养钟表工人的技术学校,每个钟表工厂都有自己的培训计划。纳沙泰尔大学物理学院专门培养高级钟表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以得到钟表工程师的称号。瑞士钟表企业联合办了两个科研实验机构,一个是“瑞士钟表国际中心”,一个是“瑞士钟表实验所”。此外还有一个国际钟表“科技情报资料研究中心”。政府为此每年都拨出大量的资金作为研究费用,所研究的课题也是极为广泛,从原材料到机芯、零件以及保护机油等。研究成果不断用于生产,如劳力士厂设计出氦气排放活门,取得手表防水专利;雪铁纳厂在机芯周围安装一个弹性减震环解决防震等。瑞士把钟表研究机构视为禁区,不允许外国人在这些机构里从事研究。同时为了研究及采用国外先进钟表技术,瑞士在全世界设有钟表技术情报中心和通讯站。 瑞士政府和企业在技术上的苦心追求是有巨大的成绩的。1924年,瑞士制出了电子表模型,战后瑞士又首创日历表和双日历表。1953年,瑞士的一位工程师发明第一只音叉手表,这种手表每秒摆动数百次,因而精确度进一步提高,这是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加工结合的初步尝试。1959年,瑞士埃勃什公司发明了第一只摆轮游丝式电子表,这标志着第一代电子表的问世,也标志着世界钟表技术进入了新的研究领域。 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必然带来市场的开拓,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瑞士钟表业进入鼎盛时期,拥有1000多家钟表企业,十几万钟表工人,年产各类钟表1亿只左右,产值40多亿瑞士法郎,行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也多在50—80%之间,个别年份竟高达90%,七十年代前期也保持着40%以上。钟表业的成就给瑞士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是瑞士工人最值得引以为豪的成就。 二 石英钟表的冲击 机械手表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到今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有人说“手表征服了世界”,不无道理。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机械手表虽然有了许多重大的改进,例如20世纪二十年代发明了自动手表,六十年代高频表,超薄型表,微型戒指手表的出现,以及以后日历、周历、月相、闹时和秒表等多功能手表的发明。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未有重大的改革,并没有摆脱精密机械的范畴。由于手表的机械结构本身和装配过程中的不可消除的误差,再加上气压、温度、地球引力场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是高级机械手表的日差也在3—5秒左右,象机械表之王,瑞士的劳力士表每日误差也在3—4秒之间。 对于传统机械手表结构进行革命的尝试,是从1952年美国发明电动手表开始的。这种电动手表(也叫做接触式摆轮电池手表)用化学电池作能源代替机械手表的发条,电池电能直接传给摆轮游丝作一个周期为0.4秒的连续振动,最后经计数机构传出。由于采用的是化学电池,能量比较稳定,一天内的变化极小,因此走时精确度得到提高。但是这种表的电路开关是机械接点,开关寿命最多只有几万次,不可能承受24小时内4.32万次的开关次数。这一致命弱点使这种电动手表成为昙花一现的品种。这次尝试虽然失败,但却为人打开了思路,电子手表应运而生。 美国电动手表的思路启发了瑞士人,瑞士钟表公司都在这方面投入了人力财力进行研究开发。1953年瑞士人发明音又电子表,这是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加工结合的初步尝试。这种新颖结构的出现被认为是手表结构的一次革命,它的优异的走时精度也曾轰动一时。但是这种表的零件加工要求和装配调整工艺比机械表难度更大,所以这种技术一时难以推广。 但瑞士很快又研制出了摆轮式电子手表,它是在1959年由埃勃什公司研制成功的。它的成功依赖于瑞士生产摆轮游丝的成熟经验和精湛技艺。这种表是用化学电池为能源,仍用摆轮游丝作振荡系统,但它革除了电动手表的致命弱点——机械接点开关部分。基本原理与机械手表,电动手表相似。虽然走时精确度高于一般自动表,但却没有音叉手表那样的精确性,不过瑞士人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种表的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比高级机械表简化1/3,成本也就有所下降。瑞士将这种表投放市场后,曾在欧洲流行一时。 1959年,瑞士一位名叫赫泰尔·马克斯的钟表工程师发表文章,指出轰动理论界的观点:石英钟表将是未来钟表业的主流。文章全面地阐述了石英的特性以及其应用于钟表工业的可能性,引起各方的注意。事实上,早在1930年世界上就有第一台石英钟问世了,但由于该篇文章继而指出,石英表还将成为手表业的主流,这就让钟表业厂商大为吃惊。 然而很快这阵喧闹就平息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赞美之辞,已经使瑞士钟表商坠入云里雾中了。主流也罢,支流也罢,瑞士人已经相信他们都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只有他们才能掌握并改变世界钟表业的前途,而其他各国,只有随波逐流的份。就连瑞士政府也很快忘却了这场争议,它太相信自己独领风骚的钟表业了,因为这时瑞士钟表企业同样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石英钟表,更不用说王牌机械表了。 然而瑞士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场威胁钟表王国地位的科技挑战正在日本的诹访精工舍秘密地进行了,其突破口就是石英电子表。 虽然诹访精工舍只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但是它麾下的技术人员都把目光瞄向了未来。主宰未来才能取得胜利,这是他们的经营哲学。很快地,一项旨在开发未来钟表的研究计划形成了,他们将这次研究革新命名为“59A计划”。这一年正是1959年。 59A计划的核心就是进行石英钟表的研究。 59A计划小组马上就投入艰苦的攻坚战。 当目标逐步明确后,59A计划小组的一位科技人员提了一个建议:“有人认为精工可以承办东京奥运会的计时工作,我们可以先到罗马奥运会去看看……。”1960年,为了侦察瑞士实力的技术人员暗中从羽田机场出发了。 罗马奥运会可以说是瑞士钟表的展览会,国际奥委会对于欧米茄有着绝对的信赖。马拉松以及长跑项目不必说,其它各类项目几乎都是在欧米茄的指针下决出胜负的,大到时钟,小到秒表,都是欧米茄的天下。然而欧米茄制造的计时装置,几乎都是机械钟表,仅有几部是石英钟表。在瑞士人的眼里,石英表并没有多大的份量。然而这个消息为日本诹访技术人员获悉后,日本人欣喜若狂。 现在59A计划小组的目标就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前全力完成可以携带的石英表。为了能够携带,就必须以干电池来带动。随着计划的推进,诹访精工合开始出成果了,1961年诹访精工舍制造完成了石英表951一型机。1962年,诹访又把一型机改造成二型机,由于它拥有高精确度,开始被日本多家马拉松采用,并且在日本国内的每次钟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1963年,瑞士的纽沙蒂尔天文台每年一度的钟表比赛又要开始了,赛前两个月,瑞士突然接到日本诹访精工舍的申请,要求参加此次钟表比赛,这使瑞士人大吃一惊。因为早在1959年,瑞士就允许外国产品参加本国的钟表比赛,但是外国厂商对于这个高高在上的钟表王国都是敬而远之,觉得瑞士的钟表披着神秘的面纱,因而没人能冒这个风险,这种比赛只是瑞士国内厂商之间的技术竞争。 如今,日本找上门了,纽氏天文台比赛有着长久历史,其中外国产品参加还是头一次。但在瑞士方面看来,日本参赛无异于自投罗网,飞蛾投火。他们认为自己几百年来的钟表技术的沉淀决不会输给日本这个莽撞的后生。 尽管如此,瑞士还是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毕竟这是外国产品和瑞士对抗的头一遭,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维持高精确度上。为此,在制造参赛用的钟表时,对日常产品和参赛用品作了明确的划分。如果获得胜利,那无疑给世人留下不可动摇的钟表霸主形象。 比赛结果出来了,瑞士表囊括前九名,日本诹访精工舍的石英表951仅排列第10、第11、12名。这个结果令瑞士人感到非常满意,对自己独步世界的钟表再次欢呼,而却忘了这一点——日本人正快速赶上来了。这次比赛丝毫未给瑞士钟表业带来任何危机感。 然而诹访精工舍的科技人员却感到非常振奋,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有这么好的开端,这预示着好运。紧接着他们对石英表951再次改良,于1963年6月又推出三型机,同年11月又推出了四型机。从石英表951一型到四型机的开发成功,前后不过3年。 1964年5月,瑞士开始不安了,奥委会批准了日本精工合向东京奥运会提供计时设备的申请,要求日本“全面加以协助”。这个消息在瑞士引起轩然大波,在瑞士人的眼中,只有他们的钟表才有资格,才有能力承担奥运会的计时,而且这也似乎成了奥运会的惯例。如今突然失宠了,这让瑞士觉得不是滋味。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糟糕,在东京奥运会上,石英表951大出风头。和59A开发目标一样,它是一种能够携带的,世界上最早使用干电池带动的石英表,重3公斤,平均日差仅为O.2秒,裁判可能用一只手轻松的携带着,而且2个干电池可以用一年,这和1957年的有一部小型卡车那么大的石英钟表相比,是相当惊人的进步。 瑞士那段时间的新闻媒体除了报道体育赛事,就是大幅面讨论神奇的石英表951了。它的出现带给瑞士深深的震憾。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政府,要求政府敦促企业加紧加快石英钟表的研究,否则享誉几百年的瑞士钟表将遭到致命打击。 1967年的消息让瑞士人痛心,纽氏天文台的钟表大赛中瑞士石英表遭到重创。前五名均被日本诹访精工舍夺走。瑞士报纸惊呼这是瑞士钟表史上最黑暗的一年。瑞士再也坐不住了,他必须拿出有力的反击措施,维护自己钟表王国的荣誉。 瑞士政府召集全国各大钟表厂商研究对策,在这次会议上,各大厂商纷纷检讨对待石英钟表上的策略失误。“应该加强我们石英钟表的高精确性研究,我们能够做到的。”一家厂商的代表这么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大多数与会厂商代表的附和、支持,这时会议上也有人表示异议:“比赛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的,别忘了,我们的成功要看我们是否掌握了市场的方向,也许石英表能够对手表业有所启发。”但在一片“教训日本”的叫喊声中,他的呼吁被埋没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主导了这次会议,也影响了处于十字路口的瑞士钟表业的决择。 瑞士庞大的科研力量展开了提高石英钟表精确度的攻坚战,他们要挽回钟表王国的面子,为了在来年的竞赛中重登冠军宝座,瑞士拨出了大量资金。他们的努力在日内瓦比赛中收到了成效,他们如愿以偿了,瑞士石英钟表独占了前三名,这使他们挽回了面子。然而瑞士的石英钟表从此走入歧途——他们制造的是越来越复杂的高水平的比赛专用石英表,以获取竞赛胜利为唯一目标,离商品化却越来越远了。竞赛和商品化,这是截然不同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上的决择将极其深刻地改变未来世界的钟表市场,并将彻底改变一国在未来国际钟表竞争的地位和力量,瑞士选择了竞赛,没有使石英钟表朝着商品化大众化方向走,这就意味着瑞士选择了落后,选择了衰退。 诹访精工舍人不遗余力地推进石英钟表的商品化,中村向他的科技人员宣布:“我们要迈向商品化。如果石英钟表拘泥于比赛竞争,那它将走向歧途。只凭四十五天的比赛时间就决定一切,这种竞赛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了。”当时,石英钟表951经过东京奥运会以及瑞士的国际钟表大赛的获奖,已经开始缩小到怀表那么小了,中村领导的59A计划小组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下一个目标就是使石英钟表商品化。中村多次对科研人员强调指出:“不能光是注意手表的大小,现在瑞士也和我们一样进行着这项研究,但是他们的产品就像上次日内瓦大赛看到的,一味追求连我们的技术人员都无法修理的复杂石英表,这怎么行呢?单凭技术者的兴趣,即使制造出很好的钟表,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果。最要紧的是要以大众化为目标,这对于机械表来说,无论在价钱上还是设计上都是一大转折。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的梦想就不能实现。” 于是,日本放弃了比赛,把比赛中培养出来的科技力量全部投入到石英表的商品化研究上,这个策略的实施及其成功最终动摇了瑞士钟表王国的地位。 尽管石英表951已经使用干电池,并且只有怀表那么大了,但中村认为单是这样还不算是巨大的成果,如何以大众消费者手表为目标进行小型化,才是59A计划小组今后最大的课题。这样,低耗电化,抗震性能,小型化等一些最困难的课题摆在面前了…… 多年的辛勤劳动使世界首只石英手表即将诞生,诹访精工舍的科技人员激动不已。1969年10月25日,日本东京京桥的服部钟表店举办了一场新产品发布会,一个圆型的微小的石英表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诹访精工舍多年艰苦奋战的结晶:精工石英表35SQ。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实用化的石英振子电子手表,令世界各国的钟表同行大吃一惊,引起了一场骚动。 诹访精工舍的宣传广告铺天盖地。石英表的冲击同样波及新闻媒体。世界各大报纸都在津津乐道于这个新颖的石英表,美国《纽约时报》断言:“日本在超高精确度的石英表方面无与匹敌”。英国《泰晤士报)预言:“日本石英表意味着瑞士时代的终结”。日本的报纸写道:“石英的冲击是钟表业的前所未有的革命。”当然在赞美之辞铺天盖地而来之时,也有一些新闻媒体对这种石英表提出讽刺:“与其戴在手上,不如收藏在金库里。” 这时的石英表尽管在实用化上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仍然比一般的机械表大一圈,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价格仍然较高,达45万日元。 诹访精工舍的技术人员回答道:“由于我们采用了独一无二的分散电动机,我们有信心使石英表更小更薄。” 诹访精工舍的人当然不会停止使石英表35SQ小型化、薄型化、大众化的努力。1970年新一轮科技攻关又开始了。 诹访精工合很快便汇集了十三位科技英才,成立了一个半导体研究小组。 痛苦的日子终于捱到了尽头,诹访制造出了和机械表一样大小的石英表,1973年又制造出数字式石英钟表,1974年又推出达到小型化,薄型化目标的精致石英表06-CA。同时,由于诹访精工舍的石英表实现了低耗能、小型化,低成本化也就顺理成章了。日本石英表开始走向世界。 瑞士钟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瑞士钟表每况愈下,在世界市场占有率每年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1972年瑞士表占世界钟表总出口量的41.2%,1975年只占30.7%,以后逐年下降。由于出口减少,钟表从业人员也相应在不断减少,钟表业开工率只达70%。当时世界最大的钟表部件生产企业埃勃什公司,在两年之内把它的工人从11000人削减为7500人。传统的家庭作业更是受到致命的打击。与此相反的是,日本精工石英表在世界市场上势如破竹,节节推进。 当瑞士最初在东京奥运会感受到来自日本石英钟表的压力之时,它的第一个反应是通过加强高精确性的研究,并且通过赢得具有权威和历史悠久的比赛,夺回王国的地位,但却忘了比赛和商品的目标不同,比赛只要在检查期间维持精确度就行了,而且在比赛的检查期间,钟表安静地放在某个地方,完全不受外界的冲击影响,然而作为商品的手表它必须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的冲击及伤害。尽管这时瑞士的石英钟表的高精确度也是世界水平,但却未想到它未来的巨大的市场潜能。1969年日本诹访精工舍的首例石英表问世,瑞士人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石英表商品化的可能性。于是纷纷动员,加强石英钟表的实用化研究。然而为时已晚了。观念的转变并不能给瑞士带来什么,因为诹访精工舍的技术已经远远地走在前面了。 曾经埋头于制造石英表的一位诹访科技人员说:“如果我们的工厂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时尽管我们这家工厂是从东京迁移过来的,并且在废墟中起步,但是我们上上下下都认为,只有走在别人前面才能够生存下去。这种危机感和决心和石英表的诞生有极大的关系。” 在这种“走在别人前面”精神的鼓舞下,他们闯劲十足,别人不会的事,自己来做。中村后来说:“无论是同步电动机,还是音叉型石英化型机,以及特殊的IC,如果我们都想依靠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话,也许我们就不会有创造,我们也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以上石英表的三种核心部件都是由他们自行生产的。这在瑞士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差别一直持续了较长时间,因此尽管瑞士在1969年之后也开始研制石英表,但却总是很厚,而且价格昂贵,销售市场极其有限,始终难以达到大众化的要求。而这时诹访精工舍在独特的“凡事做着看”以及“走在别人前面。的精神的鼓舞下,在这个领域进展神速。当时第一只石英表精I35SQ由于没有CM03这种IC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十分艰苦,严重阻碍了石英表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但诹访精工舍的科技硬是在短期内开发成功了特殊的IC,便在大众化进程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到后来,诹访精工舍在这些技术上游刃有余的时候,瑞士和椰访精工的差别就决定了两者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力量对比。中村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是在瑞士的钟表工厂工作,也许我们不会最早推出石英表。在瑞士,钟表厂商的关系企业很多,只要向外订购,零部件就会自动地送上门,因此就不会再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了。然而我们不是这样,关系企业当时并不发达,因此我们就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到后来我们却发现,还是自己的想法离目标最近。” 瑞士在石英电子表上的迟钝,不仅使日本夺去它的市场,美国和香港的电子表也同样给瑞士以沉重的打击。六十年代末,美国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十年内电子表将代替机械表。然而同期瑞士的钟表界却认为,到1980年3亿只世界钟表总产量中,各种电子表只能占10—15%。这种对市场趋势看法的不同极大地影响瑞士钟表业的走向。1978年瑞士《新画报》的大字标题道出了瑞士钟表业的不安:“传统的瑞士钟表业就要消亡了,美国和日本电子表侵入海尔维第,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消失和嘀哒嘀哒的告终。” 三 王牌的丢失 瑞士在石英电子表上吃了大亏,促使它急起直追,但毕竟落后日本、美国以及香港几年,在世界电子表市场上总是处于不利的位置。这时有人提出如果瑞士能以其王牌——机械表来进攻世界市场,这种出口市场不利局面兴许能够改变。但不幸的是:这个时候瑞士最后的王牌——机械表的优势也丧失了。 日本诹访精工舍在成立后不久就成功地设计出了男用机械手表——马贝尔表。这种手表的精确度比日本同类厂商生产的机械表高出一大截,因此诹访精工舍将这种表投入大批量生产的轨道,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后来这种手表在日本国内的钟表竞赛中连续几年取得优胜。最后诹访的人决定向瑞士挑战,中村对科技人员讲:“这样下去没有多大意思,还是向瑞士的国际比赛挑战吧”。 1960年,德国慕尼黑召开国际奥委会会议,决定1964年的奥运会由东京来主办。听到这个消息,诹访精工舍的第一个反应是把瑞士钟表赶出奥运会。中村说:“无论如何东京奥运会要以国货来计时。” 瑞士著名的欧米茄公司是过去奥运会正式记录计时方面的绝对权威。国际奥委会对于欧米茄有着绝对的信赖,几乎各类项目都是在欧米茄的指针下决出胜负。 但瑞士却没想到,准备在东京奥运会和欧米茄决战的诹访精工舍在机械表方面进步相当神速。诹访精工舍除了开发出马贝尔表之外,1962年推出了皇冠表,这比马贝尔表又前进了一步。1963年他们又开发出了具有超常精确度的豪华精工表,这种表一经推出就受到国内及国际的广泛瞩目和好评。瑞士也注意到了这种表,虽然他们认为这种表还不具备和先进的欧米茄表抗衡的实力,但是,他们在私底下却隐隐地感受到了某种威胁。欧米茄公司有点担心东京奥运会的计时是否会让日本抢走。为此他们提交报告给政府,要求政府在争取奥运计时权方面提供协助,并同时也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继续提供在东京奥运会的计时装置。 但东京传来的消息让瑞士欧米茄公司大失所望,1963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奥委会同意了日本精工集团的申请,据说是具有超常精确度的豪华精工表给奥委会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东京奥运会前几个月,概访精工舍成功地开发出了数字式跑表,它与机械计时表不同,能将每分每秒的记录反映在钟表上。当数字式跑表测定出著名马拉松选手阿贝贝创造出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12分11秒2时,全场欢声雷动。数字式跑表很快名扬天下。 1964年,中村向瑞士方面提出,参加机械表计时大赛。瑞士欣然同意了,因为去年橄访的石英表951在纽沙幕尔天文台比赛中排名在瑞士表之后,他们也相信自己的机械表能保持不败。瑞士也希望借这次机械表来打击风头正劲的极访精工舍,以报东京奥运会上的一箭之仇。 比赛结果出来了,令瑞士人非常满意。日本送来的机械表排名第144位,前几名都是由瑞士欧米茄获得。瑞士似乎摆脱了东京奥运会以来的阴影,新闻媒体对这次瑞士的胜利大加赞赏。瑞士人也似乎相信了,他们的机械表具有绝对的优势,是不可战胜的,东京奥运会的阴影只是偶然。报纸的大幅标题赫然写道“欧米茄风光依旧”。在一片赞扬声中,瑞士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日本机械表正在进步。更重要的是,瑞士也忘记了自己在家门口比赛有天然优势,那就是欧米茄在调表上的地利,这对远道而来的日本表则显然不公平。更何况人家是初次参加大赛。 日本改访精工舍对这次比赛结果并不满意,尽管他们认为在同等条件下精工表决不是这么糟的成绩,但目前要做的就是解决运输路途中的钟表调试难题。牢骚是没有用的,当时只有瑞士才有资格举办钟表计时大赛。 日本谏访决定在三年之后再一决高低,目标已定,大家就分头准备了。这是瑞士意料不到的,他们曾认为取得这么糟糕成绩的日本机械表至少在几年内是不会再找上门了。 1967年的一天,做访精工的技术人员股田乘飞机从日本的羽田机场出发。他携带了一支特制的皮箱,里面装着15个机械表。这是参加今年瑞士纽氏天文台比赛的比赛用表。 这些机械钟表都是经过后叮女士那双神奇不出汗的手掌的双手制造出来的。在出发前,留守础访本部的调表员一再叮嘱膝田要上紧发条:“只要忘了上紧一次,我们一年的劳动就要白费了”。增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这些表是低访辛勤劳动的结晶,在出发之前,讽访已经进行了和瑞士比赛同等条件的四十五天测试,这些表具有超高精确度而入选。 这样,日本和瑞士调表员比试技能的比赛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一般认为每隔34—40小时上紧一次发条,能使机械手表获得最佳等时性,为了使这些钟表保持其刚刚生产出来时的那种状态,膝田必须和调表员随时保持联络。为了能在这次比赛上战胜瑞士表,取访精心选出了最富经验的三位技工来负责调表,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成败的核心。 有这么优秀的精工表,又有着优秀的调表员作后盾,胜田充满信心。一路上,他一直谨慎地抱紧这个皮箱,尽可能地使其不受到振动,他每次都仔细地检查箱里的手表,并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及时地汇报情况,并且按照调表员的命令将这些表的发条上紧。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膝田顺利到达瑞士的纽沙蒂尔市。 他提着那只特制的皮箱,走进纽氏天文台,将这些钟表交给比赛的组织者,胜田如释重负。接下来的就是等待历时四十五天比赛的成绩公布。 瑞士人照例还是充满信心的,就在膝田向瑞士天文台送交钟表的当天,有记者采访了欧米茄公司的管理人员,询问对日本再次参加比赛的看法,这位欧米茄公司的负责人脱口说道:“日本机械表将乘兴而来,大败而归。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任何参赛的外国厂商都必须付出惨重的失败的代价。也许有时他们的运气会好一点,但绝不会对我们构成长久的威胁,只有瑞士钟表才能保持永恒的迷人的魅力。” 四十五天过去了,瑞士各参赛钟表厂商焦急等待着成绩的公布,但他们却只收到一纸会议通知单,纽氏天文台要求各参赛厂商迅速到天文台召开会议。各厂商感到莫名其妙,但当他们赶到天文台时,比赛组织者告诉他们一个惊人的消息:日本机械表名列第四、五、七、八名。他们个个都惊呆了,从三年前的第144名一跃到第4名,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比赛测定是否有误?”有人小声地问,但组织者坚定地摇摇头。这是无法回避却又让瑞士无法正视的事实。怎么办?要不要公布比赛结果呢?这正是组织者召集他们开会所要讨论解决的。 瑞士纽氏天文台比赛从186O年正式举办,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如果停止公布比赛成绩,那也就意味着这种比赛的终结,对于这个一直受世界瞩目的比赛来说,这种结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但是如果纽氏天文台按照事实将成绩公布出来,这对于钟表王国的瑞士,将是沉重的打击,它将会面临钟表市场的萎缩和节节败退,更重要的是,人们肯定会对瑞士钟表王国的地位提出怀疑。既然这是自己国家的比赛,那就为国家利益,也为国内钟表厂商利益考虑吧!所以纽氏天文台决定不公布比赛名次,并且决定中断以后的比赛。 然而日本却是乘胜追击了。当他们收到纽氏天文台后来送来的测定资料时,为机械手表的成绩惊喜不已。但是这样的成绩他们是不会罢手的,“走在别人前面”是诹访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但是目前瑞士已决定停办纽氏天文台了,怎么办呢?日本想到了日内瓦天文台,他们决定在日内瓦再次点燃战火。 瑞士日内瓦天文台国际比赛的主办者在收到日本的申请之后,立即开会商讨对策,他们已经知道日本表在纽氏天文台有不俗的表现,这次瑞士表是否会败走麦城呢?主办者对此没有把握,他们向所有参赛的瑞士著名手表厂商提出疑问。这次,欧米茄公司的人表示了某种担忧:“日本的调表水平进展非常神速,也许这一年他们又进步不少了,我们得小心为是。”既然头号厂商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取胜,其他厂商更是如此了,怎么办?日本已经提出申请了,拒绝别人的申请或者现在宣布停止比赛,那是愚蠢的可笑做法。讨论了一段时间,大家倾向于改变比赛规则。以前的比赛都是分类式比赛,因为石英表的精确度几乎是机械表的十倍,所以通常的做法是石英表和机械表分开。为了使瑞士机械表免遭意外的打击,他们决定变分类式比赛为混合式比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要保住最后的一张王牌——机械表。 正如赛前人们的担心,这次比赛的结果出来之后,瑞士厂商惊得目瞪口呆,除了前3名是由瑞士欧米茄公司的石英表所得外,第4—10名全是讽访精工舍的机械表。“要是我们的机械表参加,也许将会产生一场毁灭性的悲剧,”欧米茄公司的负责人自我解嘲道,“现在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了。’” 令瑞士难堪的是,日本人还在日内瓦天文台比赛中创造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纪录,三个日本调表师都获了奖。 瑞士政府紧急研究对策,石英表已经惨败,如果机械表也是同样的厄运,那将对瑞士钟表业以致命的打击。瑞士报纸对钟表商的盲目自大、骄傲自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骄傲和固执毁了钟表业。多少年来,我们曾为权威和自信而陶醉,并且深深地迷恋,现在却发现,这种权威和自信已变成不可思议的执迷不悟。外面的战火已经点燃了,并且燃烧到了我们的国境,可是我们只是隔岸观火,现在火已烧身了,谁来负责扑灭这无情的烈火?……” 瑞士钟表厂商拿出对策:在天文台比赛方面,他们部署了高精确度的研究,确保下一年的比赛中击败日本的机械表。在国际钟表市场上,既然日本机械表的精确度已和瑞士相差无几,当务之急就是增加机械表的附加值,使其更加精致,更加精确,集中这个新兴对手所无法获得的钟表技术的结晶,来击倒这个挑战者,因为这时保护机械表这块传统市场已是非常迫切了。 瑞士的这个战略对策初见成效,在1969年日内瓦天文台国际比赛,欧米茄取得了胜利,在团体总分和个别成绩上获得了全胜,团体分是56.00分,个别最高分是56.42分。这个结果使瑞士厂商感到满意,他们开始认为只要克服了自大和骄傲,瑞士机械表终是不可战胜的。 然而日本人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970年,瑞士机械表不可战胜的神话就被打破了,日本的诹访精工同样获得了团体总分和个别成绩的胜利。团体总分还比上次比赛冠军欧米茄的最高分数多1.66分,其个别最高分也比欧米茄的最高分高出1.77分,并且打破了9项纪录。 瑞士终于真正地被击倒了,这次比赛的失利给瑞士钟表业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大幅标题赫然写着:“王朝的交替——瑞士王朝的崩溃”,《商业周刊》则撰文评论认为:这次比赛将是一个分水岭。 瑞士在几百年的钟表史上享有盛名,并且独步天下,就是凭着它精湛的机械表,这是瑞士钟表的最稳定也最传统的市场。如今这块传统市场将受到日本的猛烈进攻,而在新的石英电子表市场,又不敌美国、日本、香港的“组合拳”,接下来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瑞士钟表业在电子表方面急起直追,1976年瑞士出口265万只电子表与电子表机芯,比1975年增加了108%,现在虽在这个新兴市场上起步太晚,但毕竟已有了可喜的进步。只要还能维持住传统市场——机械表的优势,经过若干年,还是能重振旗鼓的。然而当机械表市场一失守,瑞士整个钟表业就黯然无光了。1982年,瑞士手表产量下降到5300多万块;出口量从8200万块跌落到3100万块,销售总额退居日本、香港之后而屈居第三位。竞争失势,苦不堪言:两家最大的钟表集团——ASUAG和SSIH,1982年和1983年累计亏损5.4亿瑞士法郎,有1/3的钟表工厂倒闭,数以千计的小钟表公司宣布停业,有一半以上的钟表工人痛苦地加入了失业队伍,这时美国资金大量涌入,收买吞并瑞士钟表厂,并且在瑞士建立钟表厂…… 这样衰落的局面在瑞士钟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挫伤了瑞士国民的自尊心,纷纷呼吁政府和企业界采取联合一致的有效行动,挽救正在衰败的传统优势产业,因为如果失去了钟表,就意味着国家的衰落,那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瑞士联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与企业界、金融界一起研究对策,在会议上瑞士政府宣布: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挽救钟表业,而不管付出多高代价。在瑞士政府的出面协调组织下,以瑞士银行公司和瑞士联合银行为首的7家银行,联合投资10亿瑞士法郎,买下了两家最大的钟表企业——ASUSG和SSIH公司的98%的股票,并将两大公司合并,于1983年5月组建为阿斯钟表康采思,委任欧内斯特·汤姆克担任总经理。 汤姆克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深知自己这次出任总经理意义非同凡响,因为所有瑞士国民都会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钟表业仍在蔓延的滑坡趋势。 上任伊始,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就瑞士钟表的发展历史,钟表厂商经营战略,产品结构,技术革新等问题进行反思。他知道,要使瑞士钟表业重振旗鼓,那就首先要进行望闻问切的工作,真正弄清造成今天这种难堪地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两个月之后,他向瑞士政府以及七家银行提交了一份报告,该篇报告详细分析了瑞士钟表业在这十几年间走向衰落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弃旧图新战略。 首先,废弃以机械表为主的产品结构,转以电子表为主。该篇报告认为瑞士钟表业衰落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对自己首创的电子表新产品视如儿戏,没有估计到它未来的市场潜值。甚至在日本等国进行大众化开发研究时无动于衷,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而日本、香港等地的钟表厂商却敏锐地意识到了,一块月误差不超过15秒的价值低廉的石英表比月误差不少于100秒的机械表之王劳力士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他们预测到价廉物美的石英电子表将是未来钟表业的主流。这种对市场趋势认识上的根本差别使瑞士的钟表王国面临崩溃的危险。今后瑞士必须加强石英表的研究开发。 其次,废弃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策略,转为少品种、大批量的策略。这篇报告指出:瑞士的著名高档表如“劳力士”,“珍妮·拉萨尔”、“欧米茄”、“卡齐埃”、“浪琴”等,每块售价高达上万美元,但是批量极小,有的甚至每年仅生产几块。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给工厂的管理以及市场的拓展带来不便。建议缩小产品线的宽度,坚决淘汰一批市场狭窄的品种。 再次,废弃单纯累积式发展的模式,转以高科技跳跃发展模式。瑞士各种表厂商以自我为中心实现资金和技术的积累,这样做危害极大,最后导致各种表厂商在科技研究上的投入不足,而且各种表厂商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主要致力干提高手表的质量和款式,这两点导致瑞士钟表厂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面前反应迟钝。建议成立瑞士微电子技术中心,加强高新科技开发,并使之带动钟表产业的成长。 采取了上述战略之后,汤姆克的改革初见成效。经过研制,汤姆克推出了一批被誉为重振瑞士钟表业“旗手”的新式石英表——薄型斯沃奇表,该表问世后,大受欢迎,首批出口美国400万只,很快脱销。在日本的销路也不错,这使瑞士人挽回了面子,也看到了瑞士钟表业复苏的希望。汤姆克说:只要能在目前最大的钟表生产国日本取得好成绩,瑞士钟表重新确立世界王牌地位就指日可待。 然而,钟表王国的地位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瑞士钟表事实上也有进步,只是相比日本、香港的跳跃式发展而言,显得老态龙钟,力不从心而已。 四 教训 瑞士钟表的兴衰确实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在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中,不进则退。 瑞士钟表商沉缅于昔日的辉煌,梦想自己独步世界钟表业的时代成为永恒,这是一厢情愿的单纯臆想,在滚滚向前的市场大潮中,身处其中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容许自我陶醉,要想成为弄潮儿,搏浪者,时刻要铭记的是:成绩仅仅说明了过去,未来的挑战在恭候着你。 创业难,守成更难。因为今天功成名就的你将成为众矢之的。无数双眼睛盯着你,以赶超为最高目标。这时更需要敏锐的市场眼光,超前的市场战略,以保证这些竞争者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瑞士钟表商没有注意到钟表市场的大趋势,——石英钟表将成为钟表市场的主流,因此自然地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拱手相让。 日本精工集团挑战瑞士的成功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要有一种长远的眼光。谁掌握了未来市场的大趋势,谁就成为未来的胜利者。 要预测市场的未来趋势,当然需要时刻把握市场的脉博,潜心研究市场的每一细微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日之后。 瑞士钟表业的兴衰告诫我们:变幻莫测的市场是竞争厂商平等的竞技场,深刻细致的市场调查将有助于使你获得走向胜利的市场机会,及时地抓住了这个机遇,你就将青云直上。 角色模拟 1.日本的石英表在东京奥运会上崭露头角,假如你是瑞士著名钟表厂商的主管,你如何认识并对待这种潜在的挑战? 2.假如你是汤姆克,在瑞士钟表业兵败如山倒之际,你将会采取何种“力挽狂澜”之举?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